山上孤峰山下溪,北窗高枕白云西。
南溪处士多瓢笠,东郭先生只杖藜。
避世拟凭僧出没,逃禅不仗佛提携。
灌园种竹疏篱下,独酌深林听鸟啼。
山上孤峰山下溪,北窗高枕白云西。
南溪处士多瓢笠,东郭先生只杖藜。
避世拟凭僧出没,逃禅不仗佛提携。
灌园种竹疏篱下,独酌深林听鸟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居隐逸的画面。首句“山上孤峰山下溪”,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峰与溪流相映的静谧景象,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孤寂感。次句“北窗高枕白云西”则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居所的高雅与超然,暗示他心境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
第三句“南溪处士多瓢笠”,通过“处士”和“瓢笠”两个意象,描绘出山中隐士们的朴素生活,暗示他们追求的是简朴而自由的生活方式。第四句“东郭先生只杖藜”,借用了《列子》中东郭先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瑶星先生的敬仰,以及对他如东郭先生般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赞赏。
第五、六句“避世拟凭僧出没,逃禅不仗佛提携”,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隐逸态度,他选择避开世俗,依靠内心的宁静而非外在的宗教信仰来寻求精神解脱。最后一句“灌园种竹疏篱下,独酌深林听鸟啼”,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独自在竹篱边劳作,享受着深林鸟鸣的自然之乐,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挥瑶杯,弄玉槃,反覆在手胡自安。
龙为章,凤为轩,傍人视之心慱慱。心慱慱,考钟鼓。
曈曈白日临下土,阳春一归不复驻。
春不驻,时难来,枝凋叶落真可哀。
真可哀,嗟以吁,临觞懊恨叹前除。
阊阖不开,难登玉台,欲诉上帝魂先摧。
骑白马,扬朱麾,沐猴而冠何所为。
何所为,逐东波,杯飞槃堕当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