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正仲遗蛤蜊》
《吴正仲遗蛤蜊》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紫缘常为海错珍,吴乡传入楚乡新。

樽前已夺蟹螯味,当日莼羹枉对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èngzhòng
sòng / méiyáochén

yuánchángwèihǎicuòzhēnxiāngchuánchǔxiāngxīn

zūnqiánduóxièshìwèidāngchúngēngwǎngduìrén

注释
紫缘:指紫色的贝类或海产,因其罕见而珍贵。
海错:海中的各种珍奇异物,包括贝类、鱼类等。
吴乡:古代江南地区,这里指吴地。
楚乡:古代南方地区,这里指楚地。
夺:夺取,引申为超越或胜过。
蟹螯味:蟹的美味,比喻其他海鲜的鲜美。
当日:当时,指过去的某个时刻。
莼羹:一种以莼菜制成的汤,古代江南名菜。
枉对:白白面对,意指辜负了。
翻译
紫色的缘分常常被视为珍贵的海产
这种美食从吴地传入楚地,成为新鲜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吴正仲遗蛤蜊》。诗中通过"紫缘常为海错珍",描绘了蛤蜊作为珍贵的海产,深受人们喜爱。"吴乡传入楚乡新"则暗示了这种美食从吴地流传到楚地,成为新的美食风尚。接着,诗人通过"樽前已夺蟹螯味",表达了蛤蜊的美味甚至可以媲美蟹螯,令人回味无穷。最后一句"当日莼羹枉对人",则以对比的方式,惋惜地感慨如果早知蛤蜊如此美味,之前对着莼羹(江南名菜)或许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蛤蜊的鲜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食的享受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送敬之

一笑招真岩,屈指如昨日。

梅雨打溪船,回路顿萧瑟。

岂知数载后,相逢仕涂出。

复是暮春时,薰风转吕律。

武夷山甚高,千丈耸崷嵂。

昧者信谁知,见者多自失。

名父难为子,世论莫深诘。

要使学力健,用则定爵秩。

我亦理征帆,相将坐林密。

先乃送君归,斑衣入堂室。

从容奉亲欢,岂但文度膝。

(0)

东山看梅

腊近山放梅,霜馀竹支径。

坡陀斜日晚,葱茜孤烟暝。

人行兴将阑,鸟语栖未定。

更踏野桥归,风回满清听。

(0)

十五日斋素

清晨却荤茹,茗事煎胡麻。

岂无素心人,洁斋避风沙。

月已秋气中,能来我山家。

凉襟何待吹,宴坐且勿哗。

(0)

夜霜窗户肃然严冷

行都镇东南,衣冠萃轩盖。

文书漫穰穰,人物当蔼蔼。

痴或不知止,隘即莫可奈。

江山何清空,天地本正大。

四更霜气重,肃若起深籁。乃信埃?中,此景终不害。

(0)

颂古五首·其二

六年落草野狐精,跳出浑身是葛藤。

打失眼睛无处觅,诳人刚道悟明星。

(0)

挽刘忠肃二首·其二

大节人谁识,孤忠我独知。

文章亦馀事,轩冕竟何为。

国耻生期报,臣心死未衰。

凄凉遗奏稿,千载有馀悲。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