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声繁,鸿信断。懊恨孤眠,时序频频换。
桂子平分秋一半。银汉空明,午夜褰帘看。
短箫边,双杵畔。玉殿依稀,薄雾轻遮断。
不遣嫦娥将酒劝。怕酒醒时,唤起愁无算。
叶声繁,鸿信断。懊恨孤眠,时序频频换。
桂子平分秋一半。银汉空明,午夜褰帘看。
短箫边,双杵畔。玉殿依稀,薄雾轻遮断。
不遣嫦娥将酒劝。怕酒醒时,唤起愁无算。
这首《苏幕遮·中秋无月》由明末清初的诗人曹溶所作,以中秋佳节无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孤独、哀愁的画面。
“叶声繁,鸿信断。” 开篇即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繁密的落叶声与断绝的鸿雁信使,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离人的别离。接下来,“懊恨孤眠,时序频频换。” 表达了主人公因孤独而生的懊恼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桂子平分秋一半。” 桂花飘香,象征着秋天的一半,但此处却未见明月,使得这句原本充满诗意的描写带上了几分失落。“银汉空明,午夜褰帘看。” 夜空虽明亮如银河,但主人公却无法在午夜时分拉开窗帘欣赏,因为没有月亮,只有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短箫边,双杵畔。” 这两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传统习俗,短箫和双杵是古人庆祝节日时使用的乐器和工具,但在无月之夜,这些传统活动也失去了意义。“玉殿依稀,薄雾轻遮断。” 玉殿,本是神话中的宫殿,这里借指中秋佳节应有之景,但被薄雾遮挡,仿佛仙境难寻,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
最后,“不遣嫦娥将酒劝。”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女,常与月亮相关联,此处暗示了中秋佳节本应与亲人团聚共享美酒,但因无月而无法实现。“怕酒醒时,唤起愁无算。” 最后一句表达了主人公害怕酒醒后,面对无尽的愁绪,更加难以承受。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秋无月之夜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团圆与美好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