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招提听暮钟,上方楼阁翠重重。
碧梧影转瑶阶月,丹桂香传玉宇风。
支遁文章当世重,远公心事许谁同。
终宵极论无生话,始悟人间色是空。
夜宿招提听暮钟,上方楼阁翠重重。
碧梧影转瑶阶月,丹桂香传玉宇风。
支遁文章当世重,远公心事许谁同。
终宵极论无生话,始悟人间色是空。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寺庙中静听暮钟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首联“夜宿招提听暮钟,上方楼阁翠重重”以“招提”指代寺庙,通过“夜宿”和“听暮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接着,“上方楼阁翠重重”则以翠绿的楼阁渲染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颔联“碧梧影转瑶阶月,丹桂香传玉宇风”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梧桐树影与桂花香气交织的画面,将自然之美与禅意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其中,“碧梧”、“瑶阶”、“丹桂”、“玉宇”等词汇,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嗅觉的双重美感,也暗含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
颈联“支遁文章当世重,远公心事许谁同”提到两位历史上的高僧,支遁和远公,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并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高深佛法的追求与向往。这里运用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尾联“终宵极论无生话,始悟人间色是空”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与高僧彻夜长谈,最终领悟到世间万物皆为空幻,体现了佛教中“无常”与“空”的哲学思想。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客有要我八桧吟,手携八桧图来悬。
挂张满壁惕可骇,盼顾左右同嗟叹。
旁摹石刻署名状,各有凭附相夤缘。
或高相扶互倚碍,或断欲蹶犹支颠。
强枝拗回信有力,高干复俯蛟虬拳。
寻根及枝逮条蘖,例不拔直皆旁偏。
雷疲风休云雨去,蛇龙斗死犹钩缠。
安分爪角与尾鬣,徒见上下相蜿蜒。
不知生时竟何谓,略不参类常木然。
宜乎今古惑昧者,摇摆舌吻归之仙。
一龙盘拳老高大,传云聃者由飞跹。
当时驾鹿蹋以上,迹有町疃遗相连。
多应蝎残鸟喙啄,不尔诞者强镵镌。
聃能惑人已自幸,岂此上去能欺天。
借如聃功可升跃,鹿亦何幸飞相连。
于中一木特甚异,肤华逆理纽左旋。
传云聃人所自栽,我知此语定凿穿。
苟令实为聃者植,推以天意犹可言。
当年曷不纽向右,若曰世为左道牵。
如何众辄不省究,反重神怪令聃专。
乾坤中含万品汇,此独自异谁令旃。
穷思竟虑莫可索,欲世不惑谁能搴。
仙书虚荒喜诞妄,推说事理尤绵延。
世人一读即化变,日望飞奋相迷癫。
岂非此木久树此,浸渍亦为异说迁。
故其形植与生死,时以异怪招惊怜。
先时世不早斤斧,放大其老讹誇传。
当年同生好材干,半以直伐成烧燃。
凭妖附诞相树立,卒自死活终完全。
叶枝凋疏不有荫,材直弗柱曲莫辕。
不知留存护养者,竟以何理惜不捐。
我有尺铁大刚利,久以铸斧磨山巅。
卒无柯柄尚弃置,懒乞月桂求婵娟。
《八桧图》【宋·王令】客有要我八桧吟,手携八桧图来悬。挂张满壁惕可骇,盼顾左右同嗟叹。旁摹石刻署名状,各有凭附相夤缘。或高相扶互倚碍,或断欲蹶犹支颠。强枝拗回信有力,高干复俯蛟虬拳。寻根及枝逮条蘖,例不拔直皆旁偏。雷疲风休云雨去,蛇龙斗死犹钩缠。安分爪角与尾鬣,徒见上下相蜿蜒。不知生时竟何谓,略不参类常木然。宜乎今古惑昧者,摇摆舌吻归之仙。一龙盘拳老高大,传云聃者由飞跹。当时驾鹿蹋以上,迹有町疃遗相连。多应蝎残鸟喙啄,不尔诞者强镵镌。聃能惑人已自幸,岂此上去能欺天。借如聃功可升跃,鹿亦何幸飞相连。于中一木特甚异,肤华逆理纽左旋。传云聃人所自栽,我知此语定凿穿。苟令实为聃者植,推以天意犹可言。当年曷不纽向右,若曰世为左道牵。如何众辄不省究,反重神怪令聃专。乾坤中含万品汇,此独自异谁令旃。穷思竟虑莫可索,欲世不惑谁能搴。仙书虚荒喜诞妄,推说事理尤绵延。世人一读即化变,日望飞奋相迷癫。岂非此木久树此,浸渍亦为异说迁。故其形植与生死,时以异怪招惊怜。先时世不早斤斧,放大其老讹誇传。当年同生好材干,半以直伐成烧燃。凭妖附诞相树立,卒自死活终完全。叶枝凋疏不有荫,材直弗柱曲莫辕。不知留存护养者,竟以何理惜不捐。我有尺铁大刚利,久以铸斧磨山巅。卒无柯柄尚弃置,懒乞月桂求婵娟。
https://shici.929r.com/shici/w2ndiD.html
悠悠异乡人,望望故乡月。
四十二回天上圆,回回见月归心折。
我家高堂临海城,阿母向天看月行。
月行若照儿行处,应念白发增新明。
少妇持杯月中立,劝姑赏月还暗泣。
良人在远妇独眠,洞房月冷如黄泉。
寻常有月谁不看,别离看月情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