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此日不再得,今古几人持道脉。
先贤讲学旧东林,明府得朋新丽泽。
四子言如万斛珠,二泉说与千金易。
绛帐清风拂子衿,黄堂化雨润丘陌。
一旦归舆赋随初,吾道虽南马首北。
仲尼归鲁是何年,泗水泉林并增色。
田间遗老顿无主,使我攀车泪沾臆。
草深一丈讲堂前,吁嗟此日不再得。
吁嗟此日不再得,今古几人持道脉。
先贤讲学旧东林,明府得朋新丽泽。
四子言如万斛珠,二泉说与千金易。
绛帐清风拂子衿,黄堂化雨润丘陌。
一旦归舆赋随初,吾道虽南马首北。
仲尼归鲁是何年,泗水泉林并增色。
田间遗老顿无主,使我攀车泪沾臆。
草深一丈讲堂前,吁嗟此日不再得。
这首诗名为《吁嗟》,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秦镛所作。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以及道德传承的感慨。
首句“吁嗟此日不再得”直接表达了对时间不可逆的哀叹,紧接着“今古几人持道脉”则引出对道德传承的思考,指出在古今交替中,能坚守道德信念的人寥寥无几。接下来,“先贤讲学旧东林,明府得朋新丽泽”两句,通过对比古代先贤的教诲和现代官员的交友,暗示了道德风尚的转变。
“四子言如万斛珠,二泉说与千金易”运用比喻手法,将四位智者的言论比作珍贵的珍珠,而将二泉水的智慧价值比作千金,强调了知识与智慧的宝贵。随后,“绛帐清风拂子衿,黄堂化雨润丘陌”描绘了教育者如春风般滋润学子心灵,官府如春雨般滋养民间的场景,体现了教育与治理的重要性。
“一旦归舆赋随初,吾道虽南马首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传承可能中断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将继续坚守道德信念的决心。最后,“仲尼归鲁是何年,泗水泉林并增色”引用孔子归鲁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传承的重要性,并以“田间遗老顿无主,使我攀车泪沾臆”表达了对道德失范的痛心,以及对失去道德引领者的悲哀。
“草深一丈讲堂前,吁嗟此日不再得”收尾时,诗人再次感叹时光的流逝,以及道德传承可能面临的困境,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道德传承的深切期盼。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更蕴含着对未来道德传承的深深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关注。
摇落霜林秋兴新,舍舟寻壑自冥尘。
云光山色解迎客,松气竹氛俱着人。
汉上营诗多累句,孟生题壁欲伤神。
频伽依旧丁宁语,应笑华颠映角巾。
鸟乌声乐客还家,僮仆欢迎日未斜。
小径潜筠新长笋,幽斋茂树晚多花。
深惭曲蘖留春住,尚觉年颜老去赊。
出处由来非细事,弄泉莫忘饱烟霞。
深云蒙无相,斜日照崔嵬。
惨澹天梯往,苍茫地势开。
巾裾拂河汉,谈话杂风雷。
惆怅银钩处,归来首重回。
北风驱云度危峤,日下苍茫烟霭横。
山灵唤客起杖屦,定自不凡为此行。
山南冥搜未得妙,山阴问津向猿鸟。
遥岑叠叠罗峻屏,溪流溅溅鸣楚调。
眼明全椒道士家,丹砂入颊暾朝霞。
谈间勃窣妙理窟,挽不听去犹欲遮。
缥思右辖千丈松,眉宇中藏嵇阮风。
放船云梦鬼作祟,磈磊仆卧洪涛中。
此翁身大不及胆,引帆复逐天边鸿。
渊宗堂中柱史裔,黄鹄作雏欺鹤唳。
衣裾不著京洛尘,潜心涪翁哦五字。
相逢俄顷复解携,韵胜遣人增想似。
僧窗梦短夜复长,句挟寒霜聊可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