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战庭树,落叶如败兵。
触目感时艰,油然百忧生。
四方晏安久,一旦灾祸兴。
干戈半天下,积骸比丘陵。
天子仁如尧,夙宵念苍生。
无乃吁谟者,法度徒纷更。
致兹岂无由,何时复承平。
嫠妇不恤纬,智士若为情。
秋风战庭树,落叶如败兵。
触目感时艰,油然百忧生。
四方晏安久,一旦灾祸兴。
干戈半天下,积骸比丘陵。
天子仁如尧,夙宵念苍生。
无乃吁谟者,法度徒纷更。
致兹岂无由,何时复承平。
嫠妇不恤纬,智士若为情。
这首诗名为《感兴四首(其三)》,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诗中描绘了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的景象,借以抒发对时局艰难的感慨和忧虑。
首句“秋风战庭树”,以“战”字形容秋风之猛烈,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肃杀氛围。接着“落叶如败兵”,将落叶比作战败的士兵,进一步渲染了衰败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
“触目感时艰,油然百忧生。”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面对时局艰难的深深忧虑。这一句中的“时艰”不仅指自然界的秋风落叶,更是暗喻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四方晏安久,一旦灾祸兴。”诗人感叹过去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宁,突然间却遭遇了灾难与祸乱。这种转折突显了时局的突变,以及人们对稳定生活的渴望。
“干戈半天下,积骸比丘陵。”描述了战争的残酷,遍地都是战争留下的尸体,堆积如山丘,形象地展示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悲惨景象。
“天子仁如尧,夙宵念苍生。”诗人赞美了君主的仁德,日夜关心百姓的疾苦,体现了对理想君主的向往。
“无乃吁谟者,法度徒纷更。”诗人质疑那些提出变革的人,是否只是徒增混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表达了对改革效果的担忧。
“致兹岂无由,何时复承平。”诗人思考导致当前局面的原因,并期待未来能够恢复和平。
“嫠妇不恤纬,智士若为情。”结尾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社会中某些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而只顾个人利益的批评,呼吁人们应有担当,为国家和人民着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翼翼庙学,维邑于教。弦斯诵斯,自昔斯肇。
有宫有墙,有坛有堂。孰今斯荒,乃或不蘉。
御史来视,盍修曰亟。彼淫是驱,亦维我职。
我其敢解,我材孰资。其萃有丘,孰其我釐。
维范侯是咨。烨烨范侯,维秦之彦。
既左京尹,徵文考献,乃躬克践。
矧是政先,侯不是共。侯曰尔吏,尔徒尔工。
曰斯斯石,曰斯斯木。乃楹乃桷,枉矫端复。
乃髹乃涂,乃朱乃绿。祭有丽牲,射有栖鹄。
古人有言,勿亟日成。侯旬侯月,亦莫我愆程。
源源泮水,下通于溪。我庙维东,我学维西。
有峨者阁,登登其阶。共维圣谟,式崇于丌。
是训是稽。既考乃毕,有酒芬苾。
有礼秩秩,有碑纪功,惟长御史之笔。
御史崇正,诏有德音。我侯承只,式如其心。
庶士向风。维我衣冠,其观继继。
就不侯绳,而未克既。小子作诗,敢曰能雅。
是篆是歌,以告来者。
《修庙学诗九章》【明·邵宝】翼翼庙学,维邑于教。弦斯诵斯,自昔斯肇。有宫有墙,有坛有堂。孰今斯荒,乃或不蘉。御史来视,盍修曰亟。彼淫是驱,亦维我职。我其敢解,我材孰资。其萃有丘,孰其我釐。维范侯是咨。烨烨范侯,维秦之彦。既左京尹,徵文考献,乃躬克践。矧是政先,侯不是共。侯曰尔吏,尔徒尔工。曰斯斯石,曰斯斯木。乃楹乃桷,枉矫端复。乃髹乃涂,乃朱乃绿。祭有丽牲,射有栖鹄。古人有言,勿亟日成。侯旬侯月,亦莫我愆程。源源泮水,下通于溪。我庙维东,我学维西。有峨者阁,登登其阶。共维圣谟,式崇于丌。是训是稽。既考乃毕,有酒芬苾。有礼秩秩,有碑纪功,惟长御史之笔。御史崇正,诏有德音。我侯承只,式如其心。庶士向风。维我衣冠,其观继继。就不侯绳,而未克既。小子作诗,敢曰能雅。是篆是歌,以告来者。
https://shici.929r.com/shici/U4xKfufk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