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孤云分外清,堕驴归去有无情。
岩中只可避丹诏,那得深岩避死生。
一枕孤云分外清,堕驴归去有无情。
岩中只可避丹诏,那得深岩避死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面对朝廷诏令时的内心挣扎与选择。首句“一枕孤云分外清”,以“孤云”象征隐士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仿佛置身于世事之外,享受着一种超然的清静。接着,“堕驴归去有无情”一句,通过描述隐士骑驴归隐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他与世隔绝、追求心灵自由的决心。然而,诗中的转折出现在“岩中只可避丹诏”,这里“丹诏”象征着权力与责任,隐士虽然渴望逃避世俗的束缚,但面对来自朝廷的诏令,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摆脱外界的约束和责任。最后,“那得深岩避死生”表达了即使隐居深山,也无法逃避生死这一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隐逸生活与现实责任之间的矛盾与抉择,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
暝倚蒲团挂鉢囊,半窗疏箔度微凉。
蕉心不展待时雨,葵叶为谁倾太阳。
笠泽道人高古,文章白发萧条。
欲问勒铭遗墨,应书水府鲛绡。
马当一曲孤烟,人物于今眇然。
不见绕篱黄菊,谁收种秫圭田。
不见鲁公断石,谁家为础为杠。
笔法锥沙屋漏,心期晓日秋霜。
畏畏佳佳石谷水,冬冬隆隆山木风。
炉香四百六十载,开山者谁梁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