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海幢首座》
《寄海幢首座》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髼松雪鬓满头斑,垂老于今始入山。

上岭人扶登绝顶,下坡杖倚到前关。

晚秀茆房还我住,龙王书阁待僧閒。

封题却忆舟中语,写去新诗一破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和尚步入山林的生活与心境。首句“髼松雪鬓满头斑”以形象的笔触勾勒出和尚满头白发、面容苍老的形象,展现出其历经岁月的痕迹。接着,“垂老于今始入山”一句,透露出和尚在晚年才开始遁入山林修行的心路历程。

“上岭人扶登绝顶,下坡杖倚到前关”描绘了和尚登山的过程,虽有他人扶持,但仍需借助拐杖,显示出登山的艰难,同时也体现了和尚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诗人巧妙地展现了和尚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修行的执着。

“晚秀茆房还我住,龙王书阁待僧閒”则进一步展示了和尚在山中的生活状态。茆房,即茅屋,暗示了和尚居住环境的简朴;而“龙王书阁”则可能象征着一个充满智慧与宁静的空间,等待着僧侣们的闲暇时光。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和尚的日常起居,也隐含了他对知识与精神追求的渴望。

最后,“封题却忆舟中语,写去新诗一破颜”表达了和尚在山中生活的另一面——创作与思考。通过回忆舟中的话语,暗示了和尚在山外的生活经历和与人交流的片段,而“写去新诗一破颜”则生动地描绘了和尚在创作时的喜悦之情,以及诗歌对他心灵的触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和尚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内心世界以及对修行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知识探索的渴望。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宫中二首·其二

虽然自小属梨园,不识先皇玉殿门。

还是当时歌舞曲,今来何处最承恩。

(0)

白金小还丹歌·其九

芽属黄男,药属玄女。外助无非,玉芝清醑。

俗士多闻,道君少语。用物参差,虚受辛苦。

(0)

白金小还丹歌·其六

言依口诀,亲贵手传。七日自伏,万刻牢坚。

千鍊万煮,托在五贤。好蕴金器,不绝玄关。

(0)

白金小还丹歌·其十一

杀青龙,须白虎,自然感化无风雨。

雪花飞,雪花飞,魂归魄亦归。

聚散既由壬癸水,玉神华盖体无为。

涌泉水,涌泉水,春夏秋冬深无底。

要行天下时,厚暖自然制。

(0)

酬元十二

偶寻乌府客,同醉习家池。

积雪初迷径,孤云遂失期。

风前劳引领,月下重相思。

何必因尊酒,幽心两自知。

(0)

度东径岭

又过雁门北,不胜南客悲。

三边上岩见,双泪望乡垂。

暮角云中戍,残阳天际旗。

更看飞白羽,胡马在封陲。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