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春色却相关,花事勿忙苦未閒。
见说藁砧真解事,可曾山上又安山。
老来春色却相关,花事勿忙苦未閒。
见说藁砧真解事,可曾山上又安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所作的《歌姬玉兰口号见赠亦用其韵即席答之(其二)》。诗中以老年的视角,表达了对春色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老来春色却相关”,诗人感叹自己虽已年老,但对春天的景色依然有着深厚的情感,春色与他产生了某种特殊的联系。接着,“花事勿忙苦未閒”一句,诗人对春天的花事表达了既欣赏又略带无奈的心情,春天的花开花落,匆匆而过,让人感到时间的紧迫和生活的忙碌。
“见说藁砧真解事,可曾山上又安山”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藁砧,原指古代磨刀石,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暗示自己如同磨刀石,为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操劳。后半句“可曾山上又安山”则通过反问,表达了对生活中重复劳作、无休止忙碌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年视角下对春色、生活忙碌以及内心渴望平静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
骊龙颔下亦生珠,便与人间众宝殊。
他时若要追风日,须得君家万里驹。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夜雨洗河汉,诗怀觉有灵。
篱声新蟋蟀,草影老蜻蜓。
静引闲机发,凉吹远思醒。
逍遥向谁说,时注漆园经。
君书问风俗,此地接炎州。
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头。
旅情偏在夜,乡思岂唯秋。
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
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
南北东西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
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
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
前呼苍头后叱婢,问尔因何得如此。
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何况江头鱼米贱,红脍黄橙香稻饭。
饱食浓妆倚柁楼,两朵红腮花欲绽。
盐商妇,有幸嫁盐商。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
好衣美食来何处,亦须惭愧桑弘羊。
桑弘羊,死已久,不独汉时今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