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寒灰火,清香古佛颜。
潮来吹雨叶,云起叠山鬟。
白恰随人指,青峰送客还。
红尘触处到,长日下幽关。
小阁寒灰火,清香古佛颜。
潮来吹雨叶,云起叠山鬟。
白恰随人指,青峰送客还。
红尘触处到,长日下幽关。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惠山僧房中所见的宁静与清幽景象。首句“小阁寒灰火”描绘了房间内温暖的炉火,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氛围。接着,“清香古佛颜”则通过香气和佛像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宗教氛围的庄严与神圣。
“潮来吹雨叶”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潮水与雨滴融入画面,仿佛是大自然的音乐,轻轻拂过树叶,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云起叠山鬟”则以云彩的聚集比喻山峦的起伏,形象地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神秘。
“白恰随人指,青峰送客还”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白雾似乎在引领着行人的脚步,青色的山峰则在目送着旅人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依恋与不舍。
最后,“红尘触处到,长日下幽关”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红尘象征着世俗的纷扰与喧嚣,与幽静的山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真实探索。
枯苗一著雨,田畴经芊芊。
蛰虫一逢春,窟穴声阗阗。
馀民望小定,甚于饥渴然。
昔何好弄兵,今何知服田。
急流无住鱼,晴空有飞鸢。
干戈未肯息,百里无人烟。
去年科徭重,剜疮在眼前。
父子不相保,悲泣空自悬。
新官榜往催,观者塞市廛。
全活数万众,此恩大如天。
人生能几何,饮啄皆前缘。
聚水盈科进,缺月及时圆。
唯谋官职高,未必子孙贤。
有意行王道,愿言书七篇。
甲第新修尽不如,遍栽花卉地无馀。
囊中耻贮千金宝,架上惟藏四部书。
一炷白檀烟细细,百竿脩竹影疏疏。
终须副却苍生望,别筑沙堤到盛居。
我来云岩夏初吉,岩洞向晚开新蟾。
晴空飘飘雨花坐,护此燕几垂飞檐。
老僧闭门一榻外,但有瓶钵云火奁。
人间日车手可热,道上火伞官争炎。
不知此地荫冰雪,崖花石蔓骈浓纤。
传闻仙人有蜕骨,玉塔未许窥幽潜。
行人各走记名姓,浪费粉板相黐黏。
不知苏黄岩上字,端有妙处垂缃缣。
至今岩泉泻千仞,似与二老争森严。
斯游与子固不薄,一饷喜逐清赏兼。
稽首林间古石佛,面目慈悲雄须髯。
狐狸骑项鼠绕膝,苍苔藓剥侵裙襜。
我愿石佛须少忍,欺善怕恶神所歼。
君不见迩来石佛胜铜鬼,会煮翁仲烹飞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