淆名江上月,幽思岭边云。
没世无知己,陪祠未当勤。
丧衾论邪正,诗律较铢分。
端似太丘长,公卿见纪群。
淆名江上月,幽思岭边云。
没世无知己,陪祠未当勤。
丧衾论邪正,诗律较铢分。
端似太丘长,公卿见纪群。
这首诗以“淆名江上月,幽思岭边云”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象融入情感表达之中,江上的明月与岭边的云雾,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也暗示了其对世事的洞察与超脱。接下来,“没世无知己,陪祠未当勤”,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于祭祀活动的反思,流露出一种对传统礼制的审视态度。
“丧衾论邪正,诗律较铢分”,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讨论丧服的正误和诗歌韵律的精细,隐喻了诗人对于道德标准和艺术规范的坚持与追求。最后,“端似太丘长,公卿见纪群”,以古代名臣太丘长为比,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品格和行为能够得到后世公卿的认可与铭记,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理想和历史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社会伦理以及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望楚天长短黄昏雨。断行人、戍鼓声中啼雁苦。
悲秋佩,委衰兰,梦醒吴镫语。
背西风一卧,迢迢沧江暮。莫漫触、蛟龙怒。
更凄绝、斜日新亭路。山河异,风景是,举目成今古。
问何堪、沧桑危涕,兵火浮家,庾信生平,竟写江南赋。
地与人俱杰,千年淑气回。
生成知帝造,楼阁倚天开。
帘捲云霞宅,花明锦绣堆。
鸟喧时到枕,蜃气自成台。
翠入阶前草,阳生岭上梅。
苍云天外变,紫气日边来。
水势环双玉,山光秀列台。
疏钟晴报寺,好月夜浮杯。
华国书香远,名家宦业恢。
迎仙徒缥缈,望省已崔嵬。
桃李当门盛,同声咏有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