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水吴山揽结馀,北来饶得事何如。
清欢未抵殷忧盛,不在苏杭在沛徐。
越水吴山揽结馀,北来饶得事何如。
清欢未抵殷忧盛,不在苏杭在沛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的《良乡行宫晚坐》其三,通过对比江南的苏杭与北方的沛徐,表达了对不同地域风情的感慨。
首句“越水吴山揽结馀”,描绘了江南山水之美,越地的水和吴地的山,承载着丰富的自然景观。接下来,“北来饶得事何如”则转向对北方的描述,引出对南北两地的不同体验的思考。
“清欢未抵殷忧盛”,这里的“清欢”指的是清雅之乐,而“殷忧”则是深重的忧虑。乾隆皇帝在此处表达了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但又意识到真正的忧虑和困扰往往更为强烈,强调了生活中的矛盾和复杂性。
最后,“不在苏杭在沛徐”点明了主题,指出真正的精神寄托和生活追求并不局限于繁华的苏杭之地,而可能在更平凡、更朴实的地方找到,这里“沛徐”代表的是北方的某地,寓意着广阔天地间,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对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比较,体现了他作为帝王的宽广胸怀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吾母年高绝等伦,痴儿何幸得荣亲。
九重锡类真千载,八座承恩只一人。
共仰外门流庆远,喜同介弟宠光新。
两家盛事人争贺,和气薰为腊里春。
几见牡丹东海涯,暮年敢谓到京华。
休论千品洛中谱,惊看百枝天上花。
况有八珍来禁苑,更加双榼赐流霞。
阖门饱暖聊同醉,稽首将何报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