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淡武水,胜刹望东城。
衲老僧初补,澜幽寺转清。
禅心追八景,宦况愧三生。
独有波罗月,分湖彻底明。
一官淡武水,胜刹望东城。
衲老僧初补,澜幽寺转清。
禅心追八景,宦况愧三生。
独有波罗月,分湖彻底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偶然在景德寺歇息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首联“一官淡武水,胜刹望东城”,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寺庙所在环境的宁静与超凡脱俗。武水泛指水流,此处以“淡”字形容,暗示水流平缓、清澈,与官场的繁忙形成对比,凸显出寺庙环境的宁静与超然。胜刹,即胜地佛寺,点明了地点的神圣与美好。望东城,则是通过远处的城市来衬托寺庙的隐逸与超脱。
颔联“衲老僧初补,澜幽寺转清”,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景象。衲老,指的是僧人穿着的袈裟已经老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修行的持久。初补,可能是指僧人们正在修补衣物或寺庙设施,体现了僧侣们的生活简朴与勤勉。澜幽寺转清,暗示了寺庙因僧人们的日常活动而变得更加清净与祥和。
颈联“禅心追八景,宦况愧三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与自省。禅心,即追求禅宗的智慧与心灵的净化。八景,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来描绘四季变换、自然景观的八个场景,这里可能是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宦况,指的是官场生涯的状况,三生,佛教中指前生、今生、来生,这里可能暗含诗人对人生短暂与轮回的感慨。这一联通过对比禅宗的追求与官场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尾联“独有波罗月,分湖彻底明”,以月光洒在湖面上的景象结束全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波罗月,可能是指月亮在水面的倒影,分湖彻底明,意味着湖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澈明亮。这一景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僧侣生活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思想与自然美景的和谐统一,以及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孤舟泛盈盈,江流日纵横。
夜杂蛟螭寝,晨披瘴疠行。
潭蒸水沫起,山热火云生。
猿躩时能啸,鸢飞莫敢鸣。
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
泣向文身国,悲看凿齿氓。
地偏多育蛊,风恶好相鲸。
余本岩栖客,悠哉慕玉京。
厚恩尝愿答,薄宦不祈成。
违隐乖求志,披荒为近名。
镜愁玄发改,心负紫芝荣。
运启中兴历,时逢外域清。
祗应保忠信,延促付神明。
羡子去东周,行行非旅游。
烟霄有兄弟,事业尽曹刘。
洛水清奔夏,嵩云白入秋。
来年遂鹏化,一举上瀛洲。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