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心半吐圆如磬,别作孤山境。
鸦黄本出汉宫人,直待涪翁句里一枝新。
斜吹满树寒香蹙,此后春应续。
霜天依约缕金泥,可惜衔花么凤不曾栖。
檀心半吐圆如磬,别作孤山境。
鸦黄本出汉宫人,直待涪翁句里一枝新。
斜吹满树寒香蹙,此后春应续。
霜天依约缕金泥,可惜衔花么凤不曾栖。
这首《虞美人·蜡梅》由明末清初的诗人曹溶所作,通过对蜡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情感寄托。
首先,“檀心半吐圆如磬”,以檀木的色泽和磬的形状来比喻蜡梅的花心,既突出了蜡梅的色泽之美,又赋予了其音乐般的韵律感,仿佛能听到花开的声音。这种形象的比喻,将蜡梅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巧妙结合,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接着,“别作孤山境”一句,借用了宋代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将蜡梅置于孤山之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独立于尘世之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蜡梅高洁品质的赞美。
“鸦黄本出汉宫人,直待涪翁句里一枝新。”这里运用了典故,将蜡梅比作从汉宫中走出的女子,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在苏轼(涪翁)的诗句中绽放新生,暗示了蜡梅虽不显眼,却能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获得永恒的生命力,体现了其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
“斜吹满树寒香蹙,此后春应续。”描绘了蜡梅在寒冷的冬日中散发出的香气,即使是在严冬,也依然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预示着生命的力量与希望。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蜡梅的坚韧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最后,“霜天依约缕金泥,可惜衔花么凤不曾栖。”霜天之下,蜡梅如同缕缕金色的丝线,虽然美丽,却遗憾地没有吸引到传说中的凤凰前来栖息。这不仅是对蜡梅美的赞叹,也是对其孤独与寂寞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
综上所述,《虞美人·蜡梅》通过生动的比喻与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蜡梅的自然之美,还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文化、理想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春入多情草木妖,霓裳相倚奏咸韶。
玉栏一样红如洗,不比觚棱锁二乔。
转山五七里,涉涧十百所。
碎石铁蒺藜,锐石木龃龉。
岂但行人难,亦复念我马。
水涸尚自可,况乃值过雨。
正月春气动,江南异北土。
崖溜一已滴,奔湍怒如鼓。
缅怀十载前,荆蜀及湓渚。
大阃走铃檄,杂遝混民旅。
此驿既已废,十步九榛莽。
军行不赍粮,所至赖钞掳。
中产得几家,迁避入深坞。
穷户无一物,草棘障环堵。
前冈二客来,望我百步许。
意其为武夫,疾走蔽险阻。
人情既可见,避兵如避虎。
矧肯治私道,筑削费杵斧。
丛篁鸣野鸟,黯黯天欲雨。
老矣为此游,作诗记良苦。
骤雨送残雪,山涧没半膝。
悠悠入深溪,想复高数尺。
赤土流水红,青土流水碧。
寸步阻烂泥,诗眼返自德。
维兹九江路,巴蜀通大驿。
今事既不然,取道浮梁侧。
西偏数巨港,春涨辄泛溢。
无桥复无船,仆曹为予戚。
老夫负胆气,动为万里役。
江河淮湖间,径度无怖色。
恭惟天所棐,岂不在正直。
但行无所苦,前路皆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