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客居铃阁,重门将校稀。
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
座右寒飙爽,谈馀暮角微。
苍生须太傅,山在岂容归。
野客居铃阁,重门将校稀。
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
座右寒飙爽,谈馀暮角微。
苍生须太傅,山在岂容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深山之中的生活情景。开篇“野客居铃阁,重门将校稀”写出了隐士所居的幽深环境,"铃阁"指的是深邃的楼阁,而"重门"则形容其闭塞与世隔绝。"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中,“豸冠”、“龟印”都是古代文人隐士常用的象征,他们往往以这些动物的特性比喻自己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操,而“谷弁”和“荷衣”则是他们与自然亲近,生活简朴的写照。
"座右寒飙爽,谈馀暮角微"一句,则描绘了隐士在山中静坐时感受到的清凉气息,以及他悠然自得的谈笑声。这里的“寒飙”是指清晨或秋冬时分所吹来的凉风,而“谈馀”则表达了闲适无忧的生活态度。
"苍生须太傅,山在岂容归"最后两句,则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界的崇拜和依恋,以及他内心对于返璞归真、不愿回归尘世的坚定决心。“苍生”指的是古代尊称老人为“苍生”,这里借指自己,"太傅"则是一种敬称,隐士自比为教化人的德高望重之人。而"山在岂容归"则是说,即使外界再怎么召唤,他也乐于留在这片山中,不愿意回到世俗的纷争之中。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隐士生活环境和心态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向往。
淮康望夷门,驿舍犹六七。
我车嗟已劳,我马亦太逸。
朝来天色好,辉焕川上日。
郊原莽而苍,生意密如栉。
农飨颇顺适,书气更盈溢。
抠衣就鞍鞯,前引以一卒。
驰提历湾纡,林木荣棘栗。
豁然就平旷,天壤合为一。
稍过王务陂,陂长水波阔。
惊风摇澎湃,凫鸭语啾唧。
却思在江湖,双舻更轻疾。
川陆虽不同,吾心两无必。
匆匆背乡井,琐琐干禄秩。
功名未及试,行役甘于蜜。
安得摆羁牵,优游老蓬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