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送残雪,山涧没半膝。
悠悠入深溪,想复高数尺。
赤土流水红,青土流水碧。
寸步阻烂泥,诗眼返自德。
维兹九江路,巴蜀通大驿。
今事既不然,取道浮梁侧。
西偏数巨港,春涨辄泛溢。
无桥复无船,仆曹为予戚。
老夫负胆气,动为万里役。
江河淮湖间,径度无怖色。
恭惟天所棐,岂不在正直。
但行无所苦,前路皆晴日。
骤雨送残雪,山涧没半膝。
悠悠入深溪,想复高数尺。
赤土流水红,青土流水碧。
寸步阻烂泥,诗眼返自德。
维兹九江路,巴蜀通大驿。
今事既不然,取道浮梁侧。
西偏数巨港,春涨辄泛溢。
无桥复无船,仆曹为予戚。
老夫负胆气,动为万里役。
江河淮湖间,径度无怖色。
恭惟天所棐,岂不在正直。
但行无所苦,前路皆晴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雨过后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骤雨送残雪,山涧没半膝”表明大地已经融化了积雪,溪水也因此变得湍急。接下来的“悠悠入深溪,想复高数尺”则是诗人在溪中行走时的思考,仿佛能够触摸到溪水的深度。
紧接着,“赤土流水红,青土流水碧”生动地描绘了不同土质与溪水相遇时所展现出的颜色变化,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也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生长的赞赏。
“寸步阻烂泥,诗眼返自德”则转向内省,诗人的脚步被泥泞所阻,但他并未感到烦恼,而是将这看作是一种回归自我的机会。这里,“诗眼”指的是诗人特有的审美角度和情感体验。
“维兹九江路,巴蜀通大驿”中的“九江”可能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泛称,而“巴蜀”则是古时对今四川一带的称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交通线路的怀念。
然而,“今事既不然,取道浮梁侧”却表明现实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诗人不得不寻找新的路径前行。这里“浮梁”可能指的是临时搭建的桥梁或渡口,这反映了时代变迁和困难重重。
随后的“西偏数巨港,春涨辄泛溢”则是对水势的描述,春季的洪水使得河流变得宽广且水位上升。接下来,“无桥复无船,仆曹为予戚”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和悲哀。
“老夫负胆气,动为万里役”则是诗人的自况,他虽然年迈但仍旧保持着一份冒险精神,对远方的探索充满渴望。这里,“万里役”可能指的是长途跋涉或艰苦的旅程。
“江河淮湖间,径度无怖色”则是诗人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后,终于找到了心之所向,不再畏惧自然的威力。紧接着,“恭惟天所棐,岂不在正直”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命或自然法则的敬畏与认同。
最后,“但行无所苦,前路皆晴日”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态,无论未来道路如何,只要本心安泰,就能感受到每一步都充满阳光和希望。
树上有禽啼似春,声高声下亦何心。
幽人拄杖移时立,句句诗中是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