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闻南国,于今讼已微。
优哉贤墨绶,经始雅轩扉。
白日有馀乐,清风知所归。
如何心已化,尚寄玉琴徽。
自昔闻南国,于今讼已微。
优哉贤墨绶,经始雅轩扉。
白日有馀乐,清风知所归。
如何心已化,尚寄玉琴徽。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寔的作品,名为《陕府芮城县群贤凉轩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南国美好的记忆和怀念,以及他对于文人墨客之间优雅交流的赞赏。
“自昔闻南国,于今讼已微。”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回忆,那时候的南国生活给予他的印象深刻,而如今那些记忆似乎已经模糊不清。"讼"字在这里意味着纷争和喧哗,"于今讼已微"暗示了时间流逝,往昔的喧嚣声中已经变得微弱。
“优哉贤墨绶,经始雅轩扉。”这两句诗赞美了那些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如同雅致轩敞的大门,为读者展现了一片高洁与安宁的世界。"优哉"表达的是一种赞叹之情,"贤墨绶"指那些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的人物,而"经始雅轩扉"则是对他们作品的美好描述。
“白日有馀乐,清风知所归。”这里描写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白日"指的是平常的日子,"有馀乐"意味着这些普通的日子中也有剩余的快乐可寻,而"清风知所归"则是说清新的微风似乎也知道它该去向何处,给人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感。
“如何心已化,尚寄玉琴徽。”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变化和对艺术的执着。"如何心已化"意味着内心的某些东西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尚寄玉琴徽"则是说尽管如此,他依然对那象征高雅艺术的玉琴保持着情感上的寄托,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溪痕寒不肥,岸容晚益退。
其谁怜婆娑,明霞剪零碎。
烂烂饱泠露,酣酣俯清濑。
宛然古铜碧,嫣然靘妆对。
又若翠袖薄,瘦立烟渚外。
西风仅如许,晚节尚可待。
遂拜拒霜号,不受断肠浼。
亦岂无老成,试请推行辈。
桂腾小山馥,菊耀东篱采。
裳衬芰荷衣,服称陆离佩。
芳芷雅相乡,宿莽安敢背。
花城隔仙凡,俗说信茫昧。
独有离骚经,名氏得先载。
去年出郊春欲半,钟阜林峦青未遍。
今年此日蛰初惊,动地春光满石城。
柳如蹙金梅碾玉,川原高下麦苗绿。
一声布谷已催人,吴侬莫问春迟速。
苍颜老守政无奇,只要我民不苦饥。
奉诏偕行两赤令,职在劝耕无扰之。
鲐背厖眉数十叟,听取吾言醉此酒。
但遣儿郎力南亩,不患三钱无米斗。
米斗三钱大江东,从今更祝八方同。
同见三登太平日,老守不愿万户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