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双林寺谒傅大士》
《双林寺谒傅大士》全文
唐 / 郎士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

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uānglínshì
táng / lángshìyuán

cǎojīngqiándàijīnliánghòurén
fāngjīnshìmièguógèngfēnshēn

yuèkōngzhīsōngyīnchūn
yóuliánxiàshēngyìngzàiwēichén

注释
草露:指代历史的痕迹。
津梁:比喻连接人群的桥梁。
示灭:显示消亡。
更分身:指国家分裂。
月色:夜晚的象征。
松阴:松树下的阴影。
记春:记住春天的到来。
怜:怜悯或珍惜。
下生:新生的生命。
一微尘:极小的事物,象征宇宙中的个体。
翻译
草叶上的露珠历经了世代更迭,桥梁连接着前后的人们。
这个地方如今显示着消亡,哪个国家还能分裂出新的自我。
只有月光能感知夜晚的存在,松树下的阴影却忘记了春天的来临。
仍然怜惜那些新生的生命,它们应存在于这微小的世界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名为《双林寺谒傅大士》。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怀念与超脱世俗的情感的诗句。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 这两句诗意在表明自然界的变迁不息,前人的足迹早已被时光吞没,而桥梁则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象征。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历史沧桑之感。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诗人似乎在说,现在所处的地方已经不再是昔日模样,又怎么去寻找那已不存在的国度和自我呢?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 这里借助月亮与松树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月亮在夜晚中静默无声,松树的影子也不再记录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对此类变迁的漠然。

"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 最后这两句则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即使是对那些已逝去生命的怜悯之情,也只能如同微小的尘埃般存在。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命的缅怀,更反映了一种宇宙观和生死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历史变迁以及个人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感悟。它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操。

作者介绍
郎士元

郎士元
朝代:唐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生辰: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猜你喜欢

新理西斋

方将氓讼理,久翳西斋居。

草木无行次,闲暇一芟除。

春阳土脉起,膏泽发生初。

养条刊朽蘖,护药锄秽芜。

稍稍觉林耸,历历忻竹疏。

始见庭宇旷,顿令烦抱舒。

兹焉即可爱,何必是吾庐。

(0)

荅畅校书当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

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

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

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

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

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

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

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

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

(0)

郊园闻蝉寄诸弟

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

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

夕响依山谷,馀悲散秋景。

缄书报此时,此心方耿耿。

(0)

拟古诗十二首·其五

嘉树蔼初绿,靡芜吐幽芳。

君子不在赏,寄之云路长。

路长信难越,惜此芳时歇。

孤鸟去不还,缄情向天末。

(0)

答李浣三首·其二

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

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

(0)

效何水部二首·其一

玉宇含清露,香笼散轻烟。

应当结沈抱,难从兹夕眠。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