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年年上钓矶,扁舟今趁暮潮归。
羊裘已被虚名累,须向沧洲著布衣。
春水年年上钓矶,扁舟今趁暮潮归。
羊裘已被虚名累,须向沧洲著布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春日垂钓图景。诗人以“春水年年上钓矶”开篇,巧妙地将季节与垂钓活动联系起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自然规律。接着,“扁舟今趁暮潮归”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乘船归来的情景,也暗含了对生活节奏和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
“羊裘已被虚名累”这一句,借用了古代渔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声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感受。羊裘,是古代渔翁的传统服饰,象征着隐逸与自由的生活态度。然而,在“虚名”的压力下,这种理想化的状态变得难以实现,诗人对此深感无奈与困扰。
最后一句“须向沧洲著布衣”,则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沧洲,常用来指代远离尘嚣的隐居之地,布衣则是朴素生活的象征。通过这一句,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传递出一种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个人内心的深刻思考,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
扶桑日出天开关,江南太守初赐环。
鸳行旧班三尺脚,踏他龙尾回天颜。
是日奏对惊众目,措国不动安如山。
为郎画省非常调,民曹金谷徒烦要。
江淮久郁鸾凤姿,一飞宜上青云表。
政使垂绅坐庙堂,南北封疆谈笑了。
君不见河南魏弱翁,治行声闻九天上,汉室中兴拜丞相。
明湖涨天光,春云如粉碎。
吴王宫女罢吹箫,象床玉碗今安在。
桃李初开映绿池,绿池水暖摇花枝。
闻道只今池上月,照见吴王繁盛时。
当时粉色艳月彩,今日古坟烟草衰。
草衰不见吴宫事,唯有月下孤猿啼。
猿声哀告问不得,又恐清晓催黄鹂。
异时汉网疏天讨,胡儿马齧江南草。
石头重戍岂无兵,将军不识丹阳道。
至今战骨埋秋霜,伤心不忍问耆老。
龙蟠虎踞昔何雄,赤壁濡须在眼中。
浔阳江水射蛟处,旌旗拂天来向东。
艨艟塞川不敢下,昔人曾此破曹公。
横江九道波翻屋,试请轻兵渡淮曲。
夜入长安人不知,应见画图心已熟。
他日将军按此图,鼓行如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