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虞城杂感八首·其五》
《虞城杂感八首·其五》全文
清 / 徐兆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古城湮没七弦川,耆献无征益惘然。

鹤骨传疑文学冢,鼠牙贻笑让王阡。

读书台圮存萧选,洗砚池荒梦草颠。

剩有黄陈余韵在,虞乡记纂待寻研。

(0)
鉴赏

此诗《虞城杂感八首(其五)》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徐兆玮所作,通过对虞城古迹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深思。

首句“古城湮没七弦川”,描绘了古城在时间长河中的消逝,如同七弦川的流水,带走了往昔的繁华与辉煌,留下一片苍凉与沉寂。这句诗以自然景象隐喻历史的流逝,表达了对古老文明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

接着,“耆献无征益惘然”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耆献,指的是年高德劭之人,这里指代的是那些曾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先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却难以考证,让人感到困惑和遗憾。这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哀叹,更是对历史传承断裂的忧虑。

“鹤骨传疑文学冢,鼠牙贻笑让王阡。”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文学与历史的遗迹比作鹤骨和鼠牙,形象地描绘了它们在时间侵蚀下逐渐消失的景象。鹤骨象征着文学的高雅与不朽,但最终也难逃消逝的命运;鼠牙则暗示了历史记录的微不足道,容易被遗忘或误解。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可能遭遇的挑战和困境的担忧。

“读书台圮存萧选,洗砚池荒梦草颠。”这两句继续描绘了古迹的衰败景象。读书台和洗砚池是文人墨客学习与创作的场所,如今却已破败不堪,只剩下荒草丛生的景象。这不仅是对物质文化遗产衰落的描述,也是对精神文化的失落的感叹。

最后,“剩有黄陈余韵在,虞乡记纂待寻研。”这两句诗中,“黄陈”可能是指黄庭坚和陈师道两位宋代著名诗人,他们与虞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尽管古迹和历史人物的遗迹已经逐渐消失,但他们的作品和精神依然留存,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和传承的线索。这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期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去发掘和研究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虞城古迹的衰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与个人记忆消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文化研究与传承的期待。

作者介绍

徐兆玮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墨梅

无此逃禅笔,化工妙有神。

倩魂今夜月,点额昔年春。

自别繁华梦,重盟翰墨因。

脱胎参色相,雅淡合天真。

(0)

题画二十四首·其十九

不惯登临不习闲,孤舟荡漾五湖间。

瞥然似入富春道,两岸迂回百里山。

(0)

中秋远浦题壁

此生何必广寒游,酒里良宵花里秋。

不到家乡拜圆月,嫦娥应怪客勾留。

(0)

题杨补之梅花用图中题者韵·其三

藉甚荆篱并石桥,每逢开处豫愁凋。

惟应个老神丹点,常馥春风白玉条。

(0)

新晴

新晴宿润夫如何,添却田盘景色多。

宇宙以来便有此,画图无数总输他。

风前万树霏红锦,霜后千溪敛碧波。

佳兴纷投吟不尽,底须獭祭案前罗。

(0)

一雨如期尽涤炎,山中飒爽十分添。

花香鸟语无边乐,近景遐观取次拈。

细雾常霏双足底,轻云犹恋半峰尖。

雄风披处心诚快,已见千村足碾䬯。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