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季子黑貂裘,谈舌曾经动碧油。
客路何施画眉手,自涂香泽慰飘流。
谁怜季子黑貂裘,谈舌曾经动碧油。
客路何施画眉手,自涂香泽慰飘流。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首句“谁怜季子黑貂裘”,以战国时期著名外交家苏秦的典故开篇,借“黑貂裘”这一贵重衣物象征友人的身份与才华,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关切之情。“谁怜”二字,既是对友人当前处境的疑问,也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次句“谈舌曾经动碧油”,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友人过去的雄辩之才,使听者如置身于辩论的现场,感受到其言辞的魅力。这里以“碧油”代指听众或听众的反应,形象地表现了友人话语的影响力。
第三句“客路何施画眉手”,转而从友人的旅行经历出发,以“画眉手”比喻技艺高超的化妆师,反问为何在旅途中需要这样的帮助,暗示友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艰辛。这里的“客路”不仅指实际的旅途,也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追求。
最后一句“自涂香泽慰飘流”,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关怀。友人独自在外,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诗人希望友人能够自我安慰,用“香泽”(香料)来抚慰心灵的飘流,寓意着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这句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人的理解和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深刻理解与同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赞美。
峨峨杰阁凌西清,高排云汉垂日星。
千年福地开殊庭,绛节中天朝百灵。
属车小儒风埃底,岁一周星陪豹尾。
有眼未识奎壁寒,有脚未踏仙晨班。
忽传天上凤衔诏,碧篆五云争焜耀。
洞深紫府掣金铺,初日丹霞两相照。
劫尘超出乘刚风,帝恩广大天九重。
封词寄与小心风,额塌沙土输愚忠。
今春转粟折冲府,赤手亲曾哺饥虎。
十三万兵犹未补,秋来无地无冬防。
颇闻宿师无见粮,要是倖安那可常。
门生感恩感刻骨,本末亲尝究根窟。
于今况是香火閒,讵敢搀越说侵官。
西陲奏稿卷十二,中有医方方有意。
刍荛思报无已时,愿轸萧墙儆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