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五》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五》全文
金 / 元好问   形式: 古风

国史经丧乱,天幸有所归。

但恨后十年,时事无人知。

兴废属之天,事岂尽乖违。

传闻入雠敌,秖以兴骂讥。

老臣与存亡,高贤死兵饥。

身死名亦灭,义士为伤悲。

哀哀淮西城,万夫甘伏尸。

田横巨擘耳,犹为谈者资。

我作南冠录,一语不敢私。

稗官杂家流,国风贱妇诗。

成书有作者,起本良在兹。

朝我何所营,暮我何所思。

胸中有茹噎,欲得快吐之。

湿薪烟满眼,破砚冰生髭。

造物留此笔,吾贫复何辞。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创作的《学东坡移居八首》中的第五首,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感慨。诗中提到“国史经丧乱”,表达了对国家经历战乱的哀痛之情。接着,“天幸有所归”一句,或许暗含着对历史转折点的期待与希望。

“但恨后十年,时事无人知”两句,表达了对历史记忆可能被遗忘的担忧,强调了记录历史的重要性。接下来,“兴废属之天,事岂尽乖违”则体现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认为兴衰更替有时难以预料,但并非完全违背自然法则。

“传闻入雠敌,秖以兴骂讥”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些事件被错误解读或被敌人利用,导致对真相的误解。而“老臣与存亡,高贤死兵饥”则表达了对忠诚大臣和高尚贤者的敬仰,以及对他们因战争和饥荒而牺牲的哀悼。

“身死名亦灭,义士为伤悲”强调了正义之士即使生命消逝,其精神和事迹仍值得后人铭记和哀悼。最后,“哀哀淮西城,万夫甘伏尸”可能描绘了淮西城的悲惨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田横巨擘耳,犹为谈者资”通过引用田横的故事,说明即使是历史上的人物,也可能成为后世谈论的话题。而“我作南冠录,一语不敢私”表明诗人决心记录历史,即使面对困难也不隐瞒事实。

“稗官杂家流,国风贱妇诗”可能批评了那些不重视历史记录的人,将他们与轻视国风和妇女诗歌的人相提并论。接下来,“成书有作者,起本良在兹”强调了历史记录者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朝我何所营,暮我何所思”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历史和未来的深沉思考。“胸中有茹噎,欲得快吐之”则表达了内心的压抑和渴望释放的情感。

“湿薪烟满眼,破砚冰生髭”描绘了诗人写作时的环境和状态,暗示了创作过程的艰辛与专注。“造物留此笔,吾贫复何辞”表达了诗人对能够留下文字记录历史的感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生活的贫困并不在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性、道德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记录历史重要性的强烈呼吁。

作者介绍

元好问
朝代:金

猜你喜欢

秋麦

秋初正望霖,虞损禾苗稚。

度此方怦怦,民艰切揽辔。

山庄驻清跸,关外欣沾被。

遥心寄关内,优渥亦逮未。

封童传喜音,疑信岂能置。

纳稼兹已毕,柄穗颇馀积。

原田更含润,麦陇青针刺。

祈年惟予责,忧深藉生慰。

慰已复怀希,所希三白瑞。

(0)

赐钱陈群归里时陈群有反谷之疾诗以宽其意

三尸素所灭,二竖胡为作。

予告遂颐和,还乡谚如约。

陛辞意恳款,请诗应允诺。

怜汝身日羸,壮汝神犹铄。

达生有至论,庸医无大药。

辟谷方赤松,先难后原乐。

(0)

雨后御园即景·其三

恰报庭前绽海棠,弄珠风韵腻人芳。

倩谁扶起娇无力,今日真看出浴装。

(0)

东甘涧

座席飘来花雨香,偶参白业憩云房。

春翘饶有芳菲好,却爱松阴满院凉。

(0)

偶题

残冬间懒吟篇,春来兴发言泉。

佛法不虞烂却,诗裁想亦云然。

(0)

在五亩图书斋写怀

九龙山下一书生,未敢逢人说姓名。

俯仰但求无愧怍,是非何必太分明。

远游台岛思亲在,教授英文志速成。

知否少年多不娶,贯将长揖傲公卿。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