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箬篷底,一点一声秋。
密密疏疏淅淅,听遍不胜愁。
数朵湿山如黛,两岸芦花似雪,白了旅人头。
谁识绣衣客,转忆绿苹州。是僧楼,是罗帐,是扁舟。
触惹平生心事,仕宦苦沈浮。
忽见鱼生床下,又听蛙鸣灶底,难得唤晴鸠。
檐溜洒空下,多半作浮沤。
梦醒箬篷底,一点一声秋。
密密疏疏淅淅,听遍不胜愁。
数朵湿山如黛,两岸芦花似雪,白了旅人头。
谁识绣衣客,转忆绿苹州。是僧楼,是罗帐,是扁舟。
触惹平生心事,仕宦苦沈浮。
忽见鱼生床下,又听蛙鸣灶底,难得唤晴鸠。
檐溜洒空下,多半作浮沤。
这首《水调歌头》(其八)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梦醒箬篷底,一点一声秋”以梦醒后所处的环境为背景,暗示着诗人从梦境中惊醒,感受到秋夜的凉意,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下来,“密密疏疏淅淅,听遍不胜愁”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诗人内心的愁绪,通过描述雨点或风声的密集与稀疏,以及听遍这些声音后的无尽忧愁,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数朵湿山如黛,两岸芦花似雪,白了旅人头”三句,将画面转向自然景观,湿漉漉的山峦如同黛色的画笔,两岸的芦花在月光下犹如皑皑白雪,而旅人的白发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主题。
“谁识绣衣客,转忆绿苹州”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或许是在回忆某个特定的地方或经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向往。
“是僧楼,是罗帐,是扁舟”三句,通过“僧楼”、“罗帐”、“扁舟”的意象,分别象征着宁静、私密和自由,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思考。
“触惹平生心事,仕宦苦沈浮”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艰辛与挫折的感慨,以及对内心纷扰的反思。
“忽见鱼生床下,又听蛙鸣灶底,难得唤晴鸠”则以小动物的活动为线索,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活琐碎细节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界的微妙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最后,“檐溜洒空下,多半作浮沤”以雨水滴落屋檐,最终化为虚无的比喻,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时间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薰风解愠,正葛衣轻透。绮席初行争献酒。
有令子、金带绯袍两孙,玉立沸笙歌,共向北堂称寿。
荣养谁能似,屈指春秋,更六岁慈龄届九。
最喜是孙曾、保姆新擎,娱老眼、男东女右。
近王母、传书已名注长生,为报君知,君须信否。
昆阳城头秋日凄,昆阳城下沙尘飞。
风烟苍茫鸟不度,黄狐白狐向我啼。
当年炎祚遭中否,鬼蜮因之盗神器。
世厌王田伪井行,天教白水真人起。
想当寻邑驱兵来,百万气焰如风雷。
虎豹咆哮助威猛,已视汉种如灰埃。
小怯大勇吁可异,杀气殷殷动天地。
前徒倒戈势若崩,百万雄师一时溃。
堂堂大义声四驰,天意所向谁能支。
炎精再嘘复故物,祀汉配帝崇丕基。
世往江山尚如故,城堞周遭宛楼橹。
抚事吊古增慨伤,高情独有坡翁赋。
严尤小竖非英才,委身篡逆胡为哉。
留芳不能乃遗臭,千年唾骂谁为哀。
代远已无冤鬼哭,野老时时得遗镞。
我来无暇讯从容,想像犹然怆心目。
只今海宇当清宁,闾阎不闻刁斗鸣。
乾坤帝力尔不识,但乐犁锄歌太平。
《使郢昆阳城吊古》【明·孙承恩】昆阳城头秋日凄,昆阳城下沙尘飞。风烟苍茫鸟不度,黄狐白狐向我啼。当年炎祚遭中否,鬼蜮因之盗神器。世厌王田伪井行,天教白水真人起。想当寻邑驱兵来,百万气焰如风雷。虎豹咆哮助威猛,已视汉种如灰埃。小怯大勇吁可异,杀气殷殷动天地。前徒倒戈势若崩,百万雄师一时溃。堂堂大义声四驰,天意所向谁能支。炎精再嘘复故物,祀汉配帝崇丕基。世往江山尚如故,城堞周遭宛楼橹。抚事吊古增慨伤,高情独有坡翁赋。严尤小竖非英才,委身篡逆胡为哉。留芳不能乃遗臭,千年唾骂谁为哀。代远已无冤鬼哭,野老时时得遗镞。我来无暇讯从容,想像犹然怆心目。只今海宇当清宁,闾阎不闻刁斗鸣。乾坤帝力尔不识,但乐犁锄歌太平。
https://shici.929r.com/shici/AIIm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