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馀里路,知为尔师行。
晚峤踏云影,春江闻浪声。
相逢知有约,又别似无情。
莫话传衣事,北宗人恐争。
一千馀里路,知为尔师行。
晚峤踏云影,春江闻浪声。
相逢知有约,又别似无情。
莫话传衣事,北宗人恐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文珦创作的《送通嗣法书僧归隆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通嗣法书僧长途跋涉归乡的深深关怀与离别时的复杂情感。首句“一千馀里路”描绘了路程之遥,显示出送别的艰辛;“知为尔师行”则表达了对僧人的敬意和对其修行生活的理解。接下来的两句“晚峤踏云影,春江闻浪声”,通过写景,寓情于景,展现了僧人在归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也暗含着诗人对友人旅途孤独的想象。
“相逢知有约,又别似无情”一句,既有重逢的喜悦,又有离别的不舍,这种矛盾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对僧人既期待其履行约定又担忧其孤寂的心境。最后两句“莫话传衣事,北宗人恐争”,暗示了佛教中的传承之争,告诫友人不要轻易提及可能引起纷争的话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忧虑和对禅宗内部和谐的期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归乡的旅程,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禅宗事务的关切,展现了宋代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金源六叶全盛年,明昌正似宣和前。
宝书玉轴充内府,时以李早当龙眠。
想当画院供奉日,饱阅天闲万奇骨。
等閒游墨落宫扇,骏气凌风欲超忽。
雾鬣风鬉剪剔新,郎君丰格玉为人。
四带纱巾绣衣领,醉鞭踏尽燕台春。
一声白雁黄河暮,岂料征蹄竟南渡。
回首西风障战尘,女仙空抱琵琶去。
尧历开昌运,升平十四春。
鹤书驰云路,鹗荐贡儒珍。
宦族西湖裔,家声阀阅亲。
异才旧卓荦,衍庆自殊伦。
彼美仙壶客,由来紫帽邻。
范模资郡泮,俊秀萃成均。
鳣雀升杨震,桂林羡郤诜。
雕盘辞苜蓿,琼宴念嘉宾。
射隼高墉上,乘槎天汉滨。
器成时获利,道达志常伸。
际会风云日,沾濡雨露晨。
秋鹏搏翼健,雾豹泽毛新。
正欲抠衣侍,那堪别话陈。
东亭芳草合,南浦绿波邻。
骊驹闲戒仆,紫燕语留人。
俯拾金闺彦,行看昼锦臣。
诸生刺桐下,侧耳好音频。
山风日多寒,近燕苦秋阳。
怀来虽小县,肇置自李唐。
泉甘沙井冽,桥古川流长。
重冈相抱环,远山势低昂。
銮舆岁西还,倾朝迎道傍。
蟠桃百宝盘,敬上万年觞。
三登调玉烛,群黎乐康庄。
吾皇仁圣君,动必循彝章。
宵旰贻近忧,苗顽尚跳梁。
所赖根本固,忍此枝叶伤。
思见万邦宁,野无遗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