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习田野事,偶居朝市间。
前尘应妄想,旧观辄来还。
甘井如汲涧,高城疑望山。
更怜车马绝,日在掩柴关。
颇习田野事,偶居朝市间。
前尘应妄想,旧观辄来还。
甘井如汲涧,高城疑望山。
更怜车马绝,日在掩柴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乡村生活过渡到都市生活的独特体验与感受。首句“颇习田野事,偶居朝市间”表明诗人虽习惯于田园生活,但偶然间却居住在繁华的都市之中,这种对比勾勒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接着,“前尘应妄想,旧观辄来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似乎在思考过去的种种,那些田园生活的片段不时浮现在脑海中,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甘井如汲涧,高城疑望山”运用比喻手法,将城市的甘甜井水比作深山之涧,将高耸的城墙比作遥不可及的山峰,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生活的便利与距离感并存的特点。甘甜的井水象征着都市生活的舒适与便捷,而高城则暗示了都市与自然之间的隔阂,以及人们内心对于自然的向往与渴望。
最后,“更怜车马绝,日在掩柴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可能是在感慨都市生活的繁忙与喧嚣,希望在某个时刻能够逃离这一切,回归宁静与简单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车马绝”和“掩柴关”都暗示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田园生活的怀念,也有对都市繁华与自然隔阂的反思,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秋风下,黄雀飞。
禾田熟,黄雀肥。
群飞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顷禾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
精丸妙徼举辄违,乘时席势不可挥。
一朝风雨寒霏霏,肉多翅重天时非,农夫举网惊合围。
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缶仍相依,头颅万里行不归。
北方居人厌羔豨,咀噍聊发一笑欷。
北渡桑干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
南渡桑干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
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磐陀。
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
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
相携走马渡桑干,旌旆一返无由还。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少年轻富贵,一意在诗书。
共恨经纶晚,才收老病余。
寡言知德胜,善应本中虚。
卒相承平业,讴歌元祐初。
将相家声近,勋名晚岁隆。
给扶安旧德,赐府压群公。
不见弥缝迹,空推翼戴功。
山公旧多可,寒士泣清风。
罢郡来清颍,微官忆宛丘。
颓垣那可住,隐几若将休。
复起民欣愿,全归天不留。
世间反覆手,有德竟无忧。
〈公罢颍州,退居于陈,辙为陈学官,时请见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