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支让国先延陵,孤竹谁知中子名。
太白一篇真卓识,淮南尺布独何情。
令支让国先延陵,孤竹谁知中子名。
太白一篇真卓识,淮南尺布独何情。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夷齐庙四景(其一)孤竹城》。诗中以历史人物姜尚和伯夷、叔齐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与感慨。
首句“令支让国先延陵”,引用了姜尚(即姜太公)在周文王时期,主动辞去齐国国君之位,推荐给周文王的故事,与延陵季子(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的谦让精神相提并论,赞扬了先贤们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次句“孤竹谁知中子名”,提到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他们因不满周武王伐纣而拒绝接受周朝的封赏,隐居于首阳山,最终饿死。这里以“孤竹”象征伯夷、叔齐的隐居之地,表达了对他们不慕权贵、坚守节操的赞美。
接下来,“太白一篇真卓识”,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暗指李白对于伯夷、叔齐事迹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评价,进一步强调了这些古代贤者行为的深远影响和价值。
最后一句“淮南尺布独何情”,借用淮南王刘安的故事,比喻伯夷、叔齐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们的关系依然坚不可摧。这里表达了对兄弟间深情厚谊的颂扬,同时也暗示了对古代道德风尚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对古代贤者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追求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