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门寂寂昼常阴,谁识行天济物心。
金翅影沉超永劫,玉毫光现契圆音。
滂沱普润三千界,叆叇浓兴一万寻。
天子六龙方在御,不应头角閟幽深。
洞门寂寂昼常阴,谁识行天济物心。
金翅影沉超永劫,玉毫光现契圆音。
滂沱普润三千界,叆叇浓兴一万寻。
天子六龙方在御,不应头角閟幽深。
这首诗名为《白龙洞》,是宋代诗人邹浩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神秘而深邃的洞门景象,白天也显得静谧阴暗,暗示着洞内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力量。诗人以“行天济物心”来赞美洞中白龙的宏大胸怀,它如同金翅鸟超越永恒,又如佛祖的智慧之光照亮世间,象征着无尽的慈悲和智慧。
“三千界”和“一万寻”描绘了白龙的恩泽普照宇宙,范围广大,影响深远。然而,尽管天子驾驭六龙显赫,但诗人认为白龙的威严与深藏不露的特性并不冲突,反而增添了其神秘感和尊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白龙洞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作者对崇高精神境界的向往和对无私奉献者的赞美,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内在修养和隐逸精神的价值取向。
锁了重门,碧梧疏处,湘帘夜深犹卷。
露鸦栖定后,只秋与竹声撩乱。单衫小扇。
想花景吹笙,郙家庭院。无人伴。
冷清清地,回廊兜转。肠断。
满地蕉阴,靠红阑几摺,和谁同看。
苏家潭上路,正小曲幽坊月暗。桂堂南畔。
问刬袜香街,甚时重见。
无眠惯、灯窗数尽,玉河新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