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东方来,叩之非常流。
自云发扶桑,期到海西头。
白日当中天,浩荡三山秋。
回风忽不见,去逐灵光游。
烛龙莫掩照,使我胸中愁。
客从东方来,叩之非常流。
自云发扶桑,期到海西头。
白日当中天,浩荡三山秋。
回风忽不见,去逐灵光游。
烛龙莫掩照,使我胸中愁。
这首诗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拟古(其一)》,以寓言或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一位神秘的访客从东方而来,言行举止超凡脱俗。"叩之非常流"暗示了此人的不平凡,来自遥远的扶桑(传说中的日本),期望到达海西头,可能象征着追求极远的理想或未知的世界。
"白日当中天,浩荡三山秋"描绘了开阔壮丽的景象,太阳高悬,秋天的三山(可能是泛指名山)显得更加苍茫。然而,访客的离去却出人意料,"回风忽不见,去逐灵光游",访客如同回风般消失,追寻着无形的灵光,留下诗人内心的怅惘。
最后两句"烛龙莫掩照,使我胸中愁",烛龙是中国神话中的长夜之神,这里祈求烛龙不要遮住光芒,表达了词人对访客离去后内心孤独与忧虑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富有神秘色彩,情感深沉,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