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背一荒坟,秋深木叶纷。
无言对峰泖,不死是机云。
土湿门人泪,泉埋相国文。
漫漫白雾起,乌泣去犹闻。
城背一荒坟,秋深木叶纷。
无言对峰泖,不死是机云。
土湿门人泪,泉埋相国文。
漫漫白雾起,乌泣去犹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已故沈太仆公墓地的拜谒之情,充满了哀思与缅怀。首句“城背一荒坟”,简洁有力,勾勒出墓地的荒凉与孤寂,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肃穆的场景之中。接着,“秋深木叶纷”一句,通过秋天落叶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无言对峰泖,不死是机云”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峰泖”(山与湖)代表自然界的永恒,与“机云”(云彩)相对,表达了对逝者虽已离世,但其精神如同云彩般自由飘逸,永存于世的感慨。这种超越生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
“土湿门人泪,泉埋相国文”则直接点明了墓地的环境与人物的身份。湿土与泪水交织,不仅描绘了墓地的凄凉,也暗含了人们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同时,将逝者比作“相国”,既是对逝者身份的尊崇,也是对其生前功绩的肯定。
最后,“漫漫白雾起,乌泣去犹闻”以白雾和乌鸦的哀鸣作为收尾,进一步强化了墓地的幽静与哀愁。白雾象征着逝去的时光与模糊的记忆,乌鸦的哭泣则传达了对逝者的不舍与怀念。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景物描写到哲理思考,再到对逝者的深情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见豹一斑,雾变可以识全皮。
尝肉一脔,镬中之味知无遗。
金山昨春俯汗漫,尔乃西溯蒙泛东竟扶桑枝,指点长江源委应于兹。
我非山人无事者,羡彼豪游万里揽胜,辄复命笔写。
十年之久始成图,五日一石非虚也。
相投意气谁知音,吴门高士倪云林。
作诗酬倡识岁月,早必妙迹贻来今。
今时宗苍亦老手,展图示之咨尔能临否。
其工可能神不能,此语还应出诸此人口。
经营惨淡阅月馀,我谓神来宗苍犹请迟斯须。
粗皴疏点不数笔,现前真迹水乳如,乃知三鬣信有诸。
忽睹浮玉朱栏扶,何须缕辨夔峡及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