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衔日半城隈。寒食家家扫墓回。
游屐但闻箫鼓近,合群争向水门来。
春山衔日半城隈。寒食家家扫墓回。
游屐但闻箫鼓近,合群争向水门来。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清明时节,人们在春日山野间祭扫墓地,随后聚在一起游玩的情景。首句“春山衔日半城隈”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春天山色与落日相映成趣的美景,暗示着自然与人文活动的和谐共存。接着,“寒食家家扫墓回”点明了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在这一天返回家中,完成对先人的祭拜。
后两句“游屐但闻箫鼓近,合群争向水门来”则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氛围。游人踏着轻快的步伐,伴随着远处传来的箫鼓声,纷纷涌向水边,展现出人们在享受春光的同时,也融入了集体的欢乐之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清明节的文化传统,还传达出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的美好。
顾君自神其画品,往往不在宋元下。
丹青妙手世罕传,当代沈文此其亚。
兴来一幅生绡帐,恍惚峦涧开茅堂。
炎天赤日不到地,四座飒飒枫杉凉。
烟云咫尺藏变态,丹台石室知何代。
隔岸人家花映溪,小桥却在溪烟外。
前山合沓势峥嵘,绿水不动波无声。
万壑千岩忽满眼,对之使我心魂清。
忆昨归山采瑶草,结屋诛茅苦不早。
眼底平看沧海流,杖头忘却苍梧道。
闻君早晚向吴淞,鲈鲙莼羹秋兴浓。
便好高图钓鲈石,添作吴江江上峰。
太极运两仪,变化万形随。
譬彼大垆冶,镕铸一何私。
如何巧智士,谓力能胜之。
得时者称贤,势在山可移。
岂知元命中,茫昧不可欺。
达人睹其然,不惑复奚疑。
荣华众所艳,弃之轻如丝。
寂寞众所去,处之甘如饴。
失马宁非福,亡羊信多岐。
渴饮清泠泉,饥食西山薇。
逍遥放情志,身与元化嬉。
闻君得秘要,细用此道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