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道寓诸器,今人谓器与道异。
不知器存道亦存,制器尚象皆其类。
张公榜斋为聚道,古器仍居三代宝。
鼎彝雕镂出神怪,篆籀文章资探讨。
虬螭怒目肆攫拿,犀兕顿足纷交加。
云雷华蘤靡不有,巧妙肯使毫釐差。
词严义密见款识,传之万祀期不坠。
仲淹著书非著论,侍郎独识先公意。
见说侍郎才更优,牙签插架如邺侯。
从来器宝待人宝,此器此人今罕俦。
古人以道寓诸器,今人谓器与道异。
不知器存道亦存,制器尚象皆其类。
张公榜斋为聚道,古器仍居三代宝。
鼎彝雕镂出神怪,篆籀文章资探讨。
虬螭怒目肆攫拿,犀兕顿足纷交加。
云雷华蘤靡不有,巧妙肯使毫釐差。
词严义密见款识,传之万祀期不坠。
仲淹著书非著论,侍郎独识先公意。
见说侍郎才更优,牙签插架如邺侯。
从来器宝待人宝,此器此人今罕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皓所作的《聚道斋》,通过对张公榜斋中收藏的古器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智慧和艺术的赞美,以及对器物承载之道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鼎彝雕镂”、“篆籀文章”展现了古人的工艺精湛和文化内涵,“虬螭怒目”、“犀兕顿足”的形象生动,体现了器物上的神鬼图像和纹饰之美。诗人强调器物与道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通过“词严义密见款识”,表达出器物承载的道义将流传久远。最后,诗人以侍郎的见识和藏书之富,进一步突显了这些古器的珍贵,认为它们与识者的品质相得益彰,堪称世间罕有之物。整首诗富有哲理,对古器的鉴赏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交织在一起。
紫葚狼籍桑林下,石榴一枝红可把。
江村夏浅暑犹薄,农事方兴人满野。
连云麦熟新食麨,小裹荷香初卖鲊。
蘋洲蓬艇疾如鸟,沙路芒鞋健如马。
君看早朝尘扑面,岂胜春耕泥没踝。
为农世世乐有馀,寄语儿曹勿轻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