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丞尚涉文书,近世何曾识吏胥。
不对溪山种桃李,官居真复似僧居。
古来丞尚涉文书,近世何曾识吏胥。
不对溪山种桃李,官居真复似僧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他以太和县丞的身份,描述了自己在官署中新建的三亭(真清、特秀、成蹊)以及读书台和龙首池。诗中反映了古代官员对于文书事务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文化的追求,以及官署生活中的宁静与简朴,类似于僧人的生活环境。诗人通过“不对溪山种桃李”一句,暗示了他对官场繁务之余能亲近山水、读书修身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官职生活的理想化描绘,以及对文人雅趣的崇尚。
宁胡阏氏汉宫女,为国和亲嫁骄虏。
毡车轧轧向阴山,回首长安泪如雨。
黄沙白草路漫漫,萧瑟惊飙彻骨寒。
万缕幽怀共谁语,鹍弦弹罢泪阑干。
身轻岂不如飞燕,十年不睹君王面。
姿态未必惭子夫,更衣不得承欢娱。
妾命薄,妾自嗟。
承恩元不在绝色,辜负春风满面花。
寄声良娣与昭仪,莫惜黄金贿画师。
昭阳隆宠系图绘,冠世姿容谁得知。
庾楼昔日瞰江渚,高栋危阑撼风雨。
年深倾圮成荒丘,月冷芦汀啼杜宇。
庾公潇洒清谈人,连辉椒掖秉国均。
寡谋轻启历阳衅,临难鼠窜私其身。
寇平尚幸免诛殛,犹秉旌旄镇南国。
神州未复边骑骄,拥众何当剪仇敌。
当时参佐殷谢徒,啸咏风月无远图。
楼中开宴挥玉麈,志识仅比牧猪奴。
九原冥冥不可作,云散太虚水归壑。
庐山飞瀑和雨来,似为元规洗馀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