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馀山路少人行,古寺閒花满径生。
铁铸真僧重过火,土颓金像不知名。
石幢有咒云常护,香阁无基草自平。
头白樵夫频向说,十年岩壑罢春耕。
乱馀山路少人行,古寺閒花满径生。
铁铸真僧重过火,土颓金像不知名。
石幢有咒云常护,香阁无基草自平。
头白樵夫频向说,十年岩壑罢春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古寺景象。首句“乱馀山路少人行”,点明了寺庙所在之地的荒僻与人迹罕至,暗示了战乱之后的萧条景象。接着“古寺閒花满径生”一句,以“閒花”衬托出古寺的寂静与时间的流逝,花朵在无人问津的小径上自在生长,更添几分荒凉之美。
“铁铸真僧重过火”一句,描述了寺庙中曾经经历过的火灾,铁铸的佛像虽经烈火考验仍屹立不倒,象征着信仰的坚韧与不屈。而“土颓金像不知名”则与之形成对比,土造的佛像虽已坍塌,却不知其名,或许暗示了历史的遗忘与变迁。
“石幢有咒云常护,香阁无基草自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破败景象,石幢上的咒语似乎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而原本供奉香火的阁楼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
最后,“头白樵夫频向说,十年岩壑罢春耕”两句,通过一位老樵夫的口述,将时间的跨度拉长,十年间,山林不再有人耕作,只有老者在讲述往昔的故事。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积寺荒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信仰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