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频送客,兀坐心未定。
午倦睡适来,鸟语偏满听。
昏昏半人世,隔屋喧笑竞。
恼我彼不期,阅动正在静。
清风白昼永,庭影乱复正。
悠悠无与言,起步林东径。
今日频送客,兀坐心未定。
午倦睡适来,鸟语偏满听。
昏昏半人世,隔屋喧笑竞。
恼我彼不期,阅动正在静。
清风白昼永,庭影乱复正。
悠悠无与言,起步林东径。
这首诗《午坐》是元代诗人刘诜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午后独坐的情景。诗中以“今日频送客,兀坐心未定”开篇,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内心波动和不安,随后“午倦睡适来,鸟语偏满听”则转而描写午后的宁静与自然界的生机,鸟鸣声声,为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生动。
接着,“昏昏半人世,隔屋喧笑竞”两句,诗人将自己置于与外界的对比之中,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但同时又隐约透露出对喧嚣尘世的无奈与向往。接下来的“恼我彼不期,阅动正在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似乎在说,那些外界的纷扰与变化,即使在看似宁静的内心世界里也无法完全避免。
最后,“清风白昼永,庭影乱复正”描绘了一幅清风徐来、白日悠长、庭院光影交错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而“悠悠无与言,起步林东径”则以诗人独自漫步于林间小径的动作结束全诗,表达了一种寻求心灵慰藉与自我反思的渴望。
整体而言,《午坐》一诗通过对午后独坐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红楼十二阑干曲,深深曝衣庭院。
时样裁缝,称心颜色,细认旧时针线。凉生团扇。
怅叠却方空,薄罗新换。
暮检榴裙,隔年犹有泪痕泫。
兰期共设瓜果,约飞琼彩伴,作意消遣。
远道音书,寒闺刀尺,能数几家凄怨。月华如练。
渐砧杵西风,凤城吹遍。熏罢银篝,且教秦女卷。
小语雏尼喜。报星桥、天风吹度,飞仙环佩。
恰好良宵春艳婉,墨会灵书题字。
仗玉燕、殷勤传意。
通体花光看不定,认丰姿、可似青溪妹。
香帕软、绣巾腻。九华灯下新妆丽。
步琼台、团圞二八,月华明媚。
露井桃开红满镜,掩映美人云气。
正画阁、远山横翠。
十样宫眉京兆谱,倩郎君、彩笔描来细。
芙蓉幌,好双倚。
鼓找沧溟,自北自南,兹游壮哉。
正越王城畔,五羊招到,麻姑洞口,双蝶驮回。
海阔红愁,天低绿梦,闻说徐陵擅玉台。
旗亭畔,怕阿鬟待久,不用停杯。浈江一舸归来。
且相对尊前笑口开。
恁荒洲采药,莲衣乍褪,回郎刻竹,藓迹犹堆。
黯矣销魂,秋之为气,送子孤山去探梅。
莼鲈思,有苹花为我,湘上低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