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出化清凉,神通力以现他方。
真座金毛师子,微放珠光。众生仰持宝盖,绝名香。
我今发愿,虔诚归命,不求富贵,不恋荣华。
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
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
文殊菩萨,出化清凉,神通力以现他方。
真座金毛师子,微放珠光。众生仰持宝盖,绝名香。
我今发愿,虔诚归命,不求富贵,不恋荣华。
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
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
这首诗《行香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文殊菩萨的形象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与追求。诗中描绘了文殊菩萨的神迹,以及修行者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佛教中追求解脱、往生净土的理想境界。
“文殊菩萨,出化清凉”,开篇即点明文殊菩萨的超凡脱俗,其神通之力遍及四方。“神通力以现他方”强调了菩萨的广大影响力,以及其对众生的庇护与教化。“真座金毛师子,微放珠光”,形象地描绘了文殊菩萨的庄严形象,金毛师子象征着智慧与力量,珠光则代表了其内心的光明与慈悲。
“众生仰持宝盖,绝名香”,这里描述了众生对文殊菩萨的崇敬与膜拜,他们以宝盖为象征,表达对菩萨的尊敬,同时“绝名香”暗示了修行者追求的是内在的净化而非外在的仪式。
后半部分“我今发愿,虔诚归命,不求富贵,不恋荣华”,表达了修行者个人的意愿与决心,他们放弃世俗的追求,一心向佛,寻求精神上的富足与解脱。“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在来世能够生于净土,成为佛法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整体而言,《行香子》通过文殊菩萨的故事,传达了佛教中对于智慧、慈悲与解脱的深刻理解,以及修行者对于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昆仑之脉从天来,散作岳镇千琼瑰。
帝怒东南势倾削,特耸一柱名天台。
天台环周五百里,金翅擘翼龙分胎。
峰峦一一插霄汉,涧瀑处处奔虹雷。
华顶最高透天顶,万八千丈青崔嵬。
乘云御风或可上,我忽到之亦神哉!
游氛豁尽日当午,洞视八表无纤埃。
南溟东海白一杯,括苍雁宕青数堆。
千峰簇簇莲花开,中峰端严一莲台。
华藏世界宛如此,醯鸡不识良可哀。
渺茫夸阆苑,荒忽求蓬莱。
何如天台灵异在人境,劫火不到无三灾。
神泉自流,琪树不栽,弥山药草,满谷丹材。
应真隐显混樵牧,飞仙游戏同婴孩。
羲之乏灵骨,太白非仙才。
已住神山却归去,空馀石屋寒苍苔。
我已梦觉墙根槐,安能更逐鱼龙豗。
径须习定栖峰顶,饱看沧桑三百回。
《华峰顶》【清·潘耒】昆仑之脉从天来,散作岳镇千琼瑰。帝怒东南势倾削,特耸一柱名天台。天台环周五百里,金翅擘翼龙分胎。峰峦一一插霄汉,涧瀑处处奔虹雷。华顶最高透天顶,万八千丈青崔嵬。乘云御风或可上,我忽到之亦神哉!游氛豁尽日当午,洞视八表无纤埃。南溟东海白一杯,括苍雁宕青数堆。千峰簇簇莲花开,中峰端严一莲台。华藏世界宛如此,醯鸡不识良可哀。渺茫夸阆苑,荒忽求蓬莱。何如天台灵异在人境,劫火不到无三灾。神泉自流,琪树不栽,弥山药草,满谷丹材。应真隐显混樵牧,飞仙游戏同婴孩。羲之乏灵骨,太白非仙才。已住神山却归去,空馀石屋寒苍苔。我已梦觉墙根槐,安能更逐鱼龙豗。径须习定栖峰顶,饱看沧桑三百回。
https://shici.929r.com/shici/bTy2wIy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