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别梦馀芳草,行人指点长安道。
此去望长安,萧萧客骑单。
倦游今已惯,何用伤离判。
天地一穹庐,斯人久客居。
十年别梦馀芳草,行人指点长安道。
此去望长安,萧萧客骑单。
倦游今已惯,何用伤离判。
天地一穹庐,斯人久客居。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作《菩萨蛮·诸昆弟送别即书》由王易所作,表达了词人与兄弟们分别时的情感。开篇“十年别梦馀芳草”描绘了长久的离别后,词人心中留存着对过去的回忆,如同十年的梦境般在眼前浮现,而现实中则是芳草萋萋,象征着时光流转和离别的无常。接着,“行人指点长安道”写出了送别的场景,行人指路指向遥远的长安,暗示了词人即将踏上旅途。
“此去望长安,萧萧客骑单”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孤寂,词人独自一人,骑马离去,声音萧瑟,画面感强烈。随后,“倦游今已惯”表达出词人对长期漂泊生活的疲惫和习以为常,但即便如此,“何用伤离判”又流露出对离别的淡淡释然,认为久经离别,已经无需过于悲伤。
最后两句“天地一穹庐,斯人久客居”以天地广阔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词人自比为长久客居的人,将个人的离愁融入到广阔的天地之间,显得更加深沉而旷远。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词人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境。
自从官京师,趋车畏尘坌。
今兹簿领间,偶发游山愿。
良朋约三五,各诩腰脚健。
甫出城北门,田畴绿草蔓。
分秧劳农夫,荷蓑立水面。
南方节候早,于此乃益见。
云重头似压,径仄踵欲穿。
七朵奇峰悬,相看目惊眩。
高者天可倚,低者地能旋。
猛如狮象卧,雄如兵甲顿。
排如玉笋班,焕如霞锦缘。
峥嵘纷起伏,崱屴争后先。
左得右已失,此舍彼复恋。
巍巍天门开,露出摩尼殿。
了无斧凿痕,五丁力恐逊。
放胆步石室,披襟豁烦闷。
长桥中央驾,绵亘拖匹练。
初愁阴冷甚,继觉情景变。
半空一滴水,声若碎玉片。
涓涓不停住,遂尔成回漩。
可是骊龙醒,含珠时喷噀。
再进境愈佳,晓天明一线。
持梃击石鼓,噌吰音自远。
惜哉钟久哑,常抱不鸣恨。
我行足渐软,颇悔游未遍。
禅房且栖息,蔬笋具晨膳。
老僧前致词,使君得毋倦。
汲泉瀹新茗,清腴胜阳羡。
归来整匡床,酣睡抛书卷。
好山复入梦,岚翠增妍茜。
忽然大雨倾,满身珍珠溅。
阿香持北斗,霹雳闪紫电。
斯时两腋轻,凌风任推转。
飞上最高峰,寒气逼衫袨。
众星落我手,抱之金光缠。
一笑开双眸,摩挲端石砚。
《游七星岩归漫赋》【清·方浚师】自从官京师,趋车畏尘坌。今兹簿领间,偶发游山愿。良朋约三五,各诩腰脚健。甫出城北门,田畴绿草蔓。分秧劳农夫,荷蓑立水面。南方节候早,于此乃益见。云重头似压,径仄踵欲穿。七朵奇峰悬,相看目惊眩。高者天可倚,低者地能旋。猛如狮象卧,雄如兵甲顿。排如玉笋班,焕如霞锦缘。峥嵘纷起伏,崱屴争后先。左得右已失,此舍彼复恋。巍巍天门开,露出摩尼殿。了无斧凿痕,五丁力恐逊。放胆步石室,披襟豁烦闷。长桥中央驾,绵亘拖匹练。初愁阴冷甚,继觉情景变。半空一滴水,声若碎玉片。涓涓不停住,遂尔成回漩。可是骊龙醒,含珠时喷噀。再进境愈佳,晓天明一线。持梃击石鼓,噌吰音自远。惜哉钟久哑,常抱不鸣恨。我行足渐软,颇悔游未遍。禅房且栖息,蔬笋具晨膳。老僧前致词,使君得毋倦。汲泉瀹新茗,清腴胜阳羡。归来整匡床,酣睡抛书卷。好山复入梦,岚翠增妍茜。忽然大雨倾,满身珍珠溅。阿香持北斗,霹雳闪紫电。斯时两腋轻,凌风任推转。飞上最高峰,寒气逼衫袨。众星落我手,抱之金光缠。一笑开双眸,摩挲端石砚。
https://shici.929r.com/shici/jVEDbjY8.html
萧萧榻上天风起,真龙远涉流沙水。
谁能放笔为此图,二百年来钱御史。
何年房驷堕人间,羞立彤阶仗马班。
嚼残金勒神郁怒,朔气纸上森清寒。
千金祇愿酬恩遇,飞电无端从鞚驭。
顾盼分明獬豸心,回身自惜麒麟步。
鬣毛上指晴光擞,万里尘开蹋风走。
喷玉长嘶彻九霄,天门虎豹应低首。
我闻御马好头赤,青骢凋丧无颜色。
可怜画骨今何人,令人空忆曹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