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扫池边地。小雨过、斜阳至。
调冰雪藕,洗桐浇竹,多少幽事。
甚无情、碧树新蝉起。侧耳处,琴声细。
问冠緌、为何物,暑中真合抛弃。
潇洒北窗人,羲皇上、一种高致。
梦到玉河阴,看香象争洗。
苦将人、好梦啼破,浑不解、柳边双莺意。
笑谢夏畦客,乃公今倦矣。
净扫池边地。小雨过、斜阳至。
调冰雪藕,洗桐浇竹,多少幽事。
甚无情、碧树新蝉起。侧耳处,琴声细。
问冠緌、为何物,暑中真合抛弃。
潇洒北窗人,羲皇上、一种高致。
梦到玉河阴,看香象争洗。
苦将人、好梦啼破,浑不解、柳边双莺意。
笑谢夏畦客,乃公今倦矣。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闲适的场景。诗人先以"净扫池边地"开篇,营造出清爽的环境。接着写小雨过后,夕阳斜照,诗人忙于照料荷花、梧桐和竹子,这些活动充满了隐逸的雅趣。然而,蝉鸣声起,打破了宁静,诗人侧耳倾听,琴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夏日的闲暇时光。
诗人对蝉鸣感到不解,询问它的存在是否只是为了打破他的美梦,而忽略了柳边双莺的呢喃。这反映出他对自然界的微妙观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他以幽默的方式回应来访的客人,表示自己因午睡后的慵懒而感到疲倦,表达了对这种悠闲生活的满足和自嘲。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幽,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展现了作者对夏日闲适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樊增祥的笔触细腻,富有生活情趣,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的审美趣味。
悲君老别我沾巾,七十无家万里身。
愁见舟行风又起,白头浪里白头人。
百牢关外夜行客,三殿角头宵直人。
莫道近臣胜远使,其如同是不闲身。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谏垣几见迁遗补,宪府频闻转殿监。
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
顾我长年头似雪,饶君壮岁气如云。
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