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谒涧泉琴,都忘利与名。
初闻心地爽,饱听耳根清。
三峡流波势,九皋鸣鹤声。
更期明月夜,共此畅幽情。
来谒涧泉琴,都忘利与名。
初闻心地爽,饱听耳根清。
三峡流波势,九皋鸣鹤声。
更期明月夜,共此畅幽情。
这首诗是杨公远的《听涧泉琴次赵丞韵》,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听闻琴声时,心境获得了极大的净化和愉悦。他忘却了世间的利益与名誉之争,内心感到了一种难得的清凉与舒畅。
“来谒涧泉琴,都忘利与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听琴时对物欲名利的超越,涧泉琴的美妙旋律使他心无杂念,只剩下纯粹的艺术享受。
“初闻心地爽,饱听耳根清。”这里,“初闻”指的是第一次听到琴声时,那份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这种感觉是如此的清新和直接,以至于连耳根都感到清澈无比。
“三峡流波势,九皋鸣鹤声。”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三峡指的是长江三峡,流波势即是奔腾的水流声;九皋则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而鸣鹤声,则是形容那里清新的环境。
“更期明月夜,共此畅幽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在一个明亮的月夜,与琴声共同享受这种幽深而美好的心情。这里的“更期”意味着对未来的期待,而“畅幽情”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描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作者对音乐的感受,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灵状态。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艺术享受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精神生活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