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
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
又惊绝、五更一句。
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
臣再拜,泪如雨。画堂客馆真无数。
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
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
谁不愿、封侯万户。
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
啼尽血,向谁诉。
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
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
又惊绝、五更一句。
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
臣再拜,泪如雨。画堂客馆真无数。
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
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
谁不愿、封侯万户。
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
啼尽血,向谁诉。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金缕曲·其二十一》。诗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苦难的哀伤。开篇“少日都门路”三字,便勾勒出诗人年轻时在繁华都市中的生活场景,而后文“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不满。
“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几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感慨。尤其是“白首人间今古”,更是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易逝的悲凉情怀。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而“臣再拜,泪如雨”则展示了一种深沉的悲痛和无尽的哀伤。
随后的“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几句,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遥远的地方传来的歌声,看到那悠然自得的人在桃花盛开之地漫步。
“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则是诗人对于个人的命运和历史的无力感,以及对于功名利禄的一种渴望与无奈。而最后的“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则更显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往昔繁华都市的怀念,以及在战乱中失去亲人的悲痛。
整首诗通过各种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哀伤苍凉的人生画卷。
往子为御史,伊余忝拾遗。
皆逢盛明代,俱登清近司。
予系玉为佩,子曳绣为衣。
从容香烟下,同侍白玉墀。
朝见宠者辱,暮见安者危。
纷纷无退者,相顾令人悲。
宦情君早厌,世事我深知。
常于荣显日,已约林泉期。
况今各流落,身病齿发衰。
不作卧云计,携手欲何之。
待君女嫁后,及我官满时。
稍无骨肉累,粗有渔樵资。
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
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
圣慈深忆孝,宫壸尽钦贤。
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夏日冬之夜,归于纵有期。
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
袆服惊空设,兰帷此尚垂。
回思相对坐,忍泪惜娇儿。
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
绝伦轶巾帼,遗泽感嫔嫱。
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
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