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魄晦乃光,尺蠖屈乃伸。
众顺死之辖,诸逆生之门。
聋者目善视,瞽者耳善闻。
缺一得专一,用志斯不分。
困尔以疢痗,加之以艰辛。
谁悟天地意,无恩乃殊恩。
兔魄晦乃光,尺蠖屈乃伸。
众顺死之辖,诸逆生之门。
聋者目善视,瞽者耳善闻。
缺一得专一,用志斯不分。
困尔以疢痗,加之以艰辛。
谁悟天地意,无恩乃殊恩。
这首诗《病中杂诗》由清代诗人刘岩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兔魄晦乃光”,以月相变化为喻,暗示在困境或逆境中,往往能发现新的希望与光明。接着“尺蠖屈乃伸”进一步强调,看似柔弱的生物,在曲折中也能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引出逆境中成长的主题。
“众顺死之辖,诸逆生之门”两句,对比了顺境与逆境对人的影响,指出顺境可能使人沉溺,而逆境则能激发人的生命力和潜能。接下来的“聋者目善视,瞽者耳善闻”运用比喻,说明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可能会发展出不同于常人的感知能力,即在失去某些感官后,其他感官会变得更加敏锐。
“缺一得专一,用志斯不分”表达了在专注某一领域时,可以达到心无旁骛的状态,强调了专注力的重要性。随后“困尔以疢痗,加之以艰辛”则揭示了通过经历困难和痛苦,人能够获得成长和磨砺。
最后,“谁悟天地意,无恩乃殊恩”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认为在生命的历程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宇宙给予的独特恩赐,值得我们去珍惜和领悟。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成长的过程以及面对逆境时的态度,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
先生学业自无双,当代闻人共叹降。
文采羡君高楚梦,诗声笑我类吴江。
槐花过雨金堆砌,山色经秋碧满窗。
一幅珠玑照尘眼,龙文端信笔能扛。
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跻扳一何苦,政坐爱山癖。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
至今梧竹阴,列屋栖禅寂。
尘缨得暂解,俗驾聊可息。
怡颜岩间树,洗耳泉上石。
孤云共还往,窈窕去无迹。
道人粲可流,独步少林席。
客来了不言,碧眼照庭柏。
希声出钟梵,妙意生墙壁。
寒灰暗青灯,偶坐遂终夕。
归来人境空,缺月挂山额。
云间幽好许谁参,十亩林园拥舍南。
隐几献花真不二,举杯邀月但成三。
着鞭有路非吾乐,弹铗无求只自甘。
吾亦营巢老深竹,肯分华榜共名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