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浪迹倦追随,今日投林计已迟。
流水十年怀往事,名山双屐问前期。
白衣客至偏无酒,黄菊花残未有诗。
总为尘因耽岁月,独令慈氏久低眉。
平生浪迹倦追随,今日投林计已迟。
流水十年怀往事,名山双屐问前期。
白衣客至偏无酒,黄菊花残未有诗。
总为尘因耽岁月,独令慈氏久低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彭孙贻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首联“平生浪迹倦追随,今日投林计已迟”中,“平生浪迹”描绘了诗人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倦追随”则流露出对这种生活模式的疲惫感。“今日投林计已迟”,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现在才决定归隐,但这个决定来得太晚了,流露出一种遗憾的情绪。
颔联“流水十年怀往事,名山双屐问前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通过“流水”和“名山”这两个意象,将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联系起来,而“双屐”则象征着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追寻。这里,“问前期”可能暗含着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探索。
颈联“白衣客至偏无酒,黄菊花残未有诗”则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在朋友来访时,诗人却“偏无酒”,这不仅反映了物质上的匮乏,更深层地揭示了精神上的空虚。同时,“黄菊花残”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季节变换的描述,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化,暗示着生命的衰败与时光的流逝。
尾联“总为尘因耽岁月,独令慈氏久低眉”总结了诗人的感慨。他承认自己的生活被世俗所累,耗费了宝贵的光阴,而“慈氏”在这里可能是指佛祖或慈悲之人,诗人通过“久低眉”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自己未能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自责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追求与放弃之间的挣扎与反思。
水东流,花委地。教我也无计。
断水零山、望眼暗流泪。
自从那日轻分,雁鸿便断,怎怪你、多心多意。
暗牵系。纵使说与伊家,争知这憔悴。
暮去朝来,难道不思你。
他时月下重逢,心香一炷,把此意、对天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