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荆树拥嵯峨,一棹曾冲万里波。
时代不同嗟我晚,江山如此奈人何。
地从割据终全盛,天遣文章为不磨。
闻说宦游兼吊古,鹤楼东下水声多。
楚云荆树拥嵯峨,一棹曾冲万里波。
时代不同嗟我晚,江山如此奈人何。
地从割据终全盛,天遣文章为不磨。
闻说宦游兼吊古,鹤楼东下水声多。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和秦武昌赤壁怀古韵》。诗中描绘了对历史遗迹赤壁的怀古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首联“楚云荆树拥嵯峨,一棹曾冲万里波”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开篇,楚地的云雾与荆树环绕着高峻的山峰,仿佛一位勇士乘着小舟,勇往直前,穿越万里的波涛。这里不仅展现了赤壁的地理风貌,也暗喻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同这勇猛的舟行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颔联“时代不同嗟我晚,江山如此奈人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个人际遇与历史变迁的感慨。在感叹自己生逢其时却又生不逢时的同时,诗人也被眼前壮丽的江山所打动,却无奈于无法亲历那段辉煌的历史,这种情感复杂而深沉。
颈联“地从割据终全盛,天遣文章为不磨”则进一步探讨了历史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文学在历史中的作用。这里的“地从割据终全盛”指的是历史上的分治与统一,而“天遣文章为不磨”则是指文学作品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的记忆,记录并传承历史的辉煌与智慧。
尾联“闻说宦游兼吊古,鹤楼东下水声多”收束全诗,诗人听说赤壁附近有宦游之人前来,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感慨。鹤楼东下的水声,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象征着历史的回响与生命的流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庸蜀经营付落晖,宫车消息转依微。
空留赤血从三后,无复遗言诏六飞。
马角乌头期已误,龙姿虎步谶俱违。
逆臣送喜猖狂甚,趣兴燃脂照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