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贤俊颂清河,底事山翁隐薜萝。
定有鹤书来过陇,从今莫唱紫芝歌。
万方贤俊颂清河,底事山翁隐薜萝。
定有鹤书来过陇,从今莫唱紫芝歌。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与心境,通过对比万方贤俊与山翁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首句“万方贤俊颂清河”,以“万方”形容众多贤才,以“清河”象征高洁之地,赞颂了众多才华横溢之士在清静之地的成就与名声。这既是对过去历史中那些杰出人物的缅怀,也是对当今社会中人才辈出的肯定。
次句“底事山翁隐薜萝”,转而聚焦于一位隐居山林的老者,以“山翁”代表这位隐士,以“薜萝”比喻山间的野草和藤蔓,暗示隐士远离尘嚣,隐居于自然之中。这里的“底事”即为何之意,引出对隐士选择隐居生活的疑问与好奇。
后两句“定有鹤书来过陇,从今莫唱紫芝歌”,进一步揭示了隐士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第一句中的“鹤书”借用了古代传说中仙鹤传书的故事,象征着隐士与外界的联系,以及可能到来的某种机遇或召唤。第二句则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劝诫,建议他不要仅仅沉浸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中,而应保持对外界的关注与思考,或许会有新的机遇或使命等待着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传统隐逸文化的独特见解。它不仅赞美了隐士的高洁与智慧,也鼓励人们在追求内心平静的同时,不应忘记与外界的联系与责任。
贺公雅吴语,文靖咏唐风。
我自儒多误,心惭佛六通。
将焉用彼相,不肯为渠公。
明月夜满目,晴云晓荡胸。
马更骑东下,骝更入花中。
无虑殊难老,有头能自翁。
徜徉生计拙,潇散自谋忠。
白酒杯中满,红尘门外讧。
汉轮谩牧叟,鲁质不周丰。
自诡冰坚渡,如新火浣同。
青山青未了,绿水绿无穷。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忆昔游君父子间,高才穷力莫追攀。
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太山。
幼嗣尚存宗武在,遗文难附所忠还。
荒丘衰草埋双璧,兀坐空斋涕自潸。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