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还同未得人,心无胜负自安神。
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能几人?
得道还同未得人,心无胜负自安神。
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能几人?
这首诗通过对比“得道”与“未得”的状态,探讨了心灵的平和与超脱。诗人以“心无胜负自安神”一句,直接点明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是超越了得失观念的境界。引用“从前古德称贫道”,既是对古代高僧大德修行生活的追忆,也暗示了这种精神追求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最后,“向此门中能几人?”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能够达到如此心境的人实属罕见,强调了这种精神境界的珍贵与难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佛教中关于内心修养与解脱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对内心世界深入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已过梅岭更南征,渺渺琼山四百程。
日暖风和寒食路,行人休听鹧鸪声。
东坡谪蛮荒,梦想两天竺。
哦诗寄东山,妙响振林麓。
作祠卫公旁,一杯奠椒浆。
相望柳柳州,追配韩潮阳。
怀人空陨涕,亭榭今荒墟。
溪山不改色,松声契真如。
嗟余麋鹿姿,惯逐渔樵伴。
平生铁石肠,那复置冰炭。
寻山得佳侣,聊遂幽人意。
登临有遐瞩,俯仰观此世。
君为丞相孙,仕作渊明清。
一枰可消忧,五字堪析酲。
人生各有役,诗棋岂妨道。
闭户朝黄庭,习气终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