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书烽火迫防秋,努力聊宽圣主忧。
契阔友生多散落,急难兄弟自相求。
归欤便可追吴隐,相对安能效楚囚。
从此音尘渺江海,相思时上庾公楼。
羽书烽火迫防秋,努力聊宽圣主忧。
契阔友生多散落,急难兄弟自相求。
归欤便可追吴隐,相对安能效楚囚。
从此音尘渺江海,相思时上庾公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送禹功还锡山》。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首句“羽书烽火迫防秋”,描绘了边疆战事紧急,军情紧迫的场景,预示着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接着,“努力聊宽圣主忧”一句,诗人以“努力”二字表达出自己为国分忧的决心,同时也安慰君主,表示自己会尽力解决眼前的困境。
“契阔友生多散落,急难兄弟自相求”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朋友间的离散与兄弟间的相互求助,展现了人情冷暖和亲情的温暖。在危难时刻,兄弟之间的互助显得尤为重要,而朋友间的离散则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奈。
“归欤便可追吴隐,相对安能效楚囚”两句,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和期待。希望友人能够像吴隐一样,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而不是像楚囚那样,在困境中挣扎。这里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从此音尘渺江海,相思时上庾公楼”最后两句,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虽然友人远去,但思念之情却如同江海一般深邃,不时地涌上心头。诗人选择在庾公楼(可能是指友人常去的地方)寄托自己的思念,既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有对友情的珍视,还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名利场中化君子,偶得延平二高士。
王子好谈兼好行,行如不及谈如倾。
此生根蒂果安在,宁复计校枯与荣。
纪子忘知更忘说,行所当然孰云别。
坐间自有雷霆声,何事区区论标月。
二子躬行人所稀,但恐东野无由随。
香炉峰前几时过,兴龙禅师故乡老。
草堂夜话灯影寒,瞬息春风我先到。
旷野饮绿水,往往如具区。
尉氏得此景,赐民非自娱。
想成独乐戒,故能与民俱。
阮籍方外豪,徘徊顾梁都。
亦恐感嘉惠,岂特怀壮图。
逸兴果何类,茫茫谁与拘。
度量贮天汉,岂不容葭芦。
兴废未始定,陵谷俄已殊。
昔为凫鹥乡,今为狐鼠庐。
厚泽瘗膏壤,能复滋耕夫。
得利已足喜,怀古安用吁。
迎晖不觉一日尽,邀月又会三人閒。
未言期约绿岩畔,且共歌舞清樽间。
霜轮皎皎无今古,世途扰扰多新故。
今月曾经照故人,古人问月今何处。
百年光景行复催,有月可邀能几回。
双岩达士不须说,始见迎晖复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