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禹功还锡山》
《送禹功还锡山》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羽书烽火迫防秋,努力聊宽圣主忧。

契阔友生多散落,急难兄弟自相求。

归欤便可追吴隐,相对安能效楚囚。

从此音尘渺江海,相思时上庾公楼。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送禹功还锡山》。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首句“羽书烽火迫防秋”,描绘了边疆战事紧急,军情紧迫的场景,预示着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接着,“努力聊宽圣主忧”一句,诗人以“努力”二字表达出自己为国分忧的决心,同时也安慰君主,表示自己会尽力解决眼前的困境。

“契阔友生多散落,急难兄弟自相求”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朋友间的离散与兄弟间的相互求助,展现了人情冷暖和亲情的温暖。在危难时刻,兄弟之间的互助显得尤为重要,而朋友间的离散则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奈。

“归欤便可追吴隐,相对安能效楚囚”两句,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和期待。希望友人能够像吴隐一样,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而不是像楚囚那样,在困境中挣扎。这里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从此音尘渺江海,相思时上庾公楼”最后两句,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虽然友人远去,但思念之情却如同江海一般深邃,不时地涌上心头。诗人选择在庾公楼(可能是指友人常去的地方)寄托自己的思念,既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有对友情的珍视,还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感旧书呈彭城太守

屈指朋从共怆神,不知原上几回春。

静缘老去忘馀事,乐自閒来得故人。

云日虽牵琳馆梦,旌麾聊慰雪窗身。

老彭楼下人安在,千古都归一笑嚬。

(0)

再游普光寺

春来时,春红照我衔清杯。

老僧朴野自合道,只从一笑忘形骸。

秋时到,诗翁清瘦秋容老。

吟成兴尽可以归,一雨岩前恰初过。

劳生自适能几人,白云流水谁相亲。

黄金满屋莫使悟,悟便输他方外春。

(0)

东湖留题.云门馆

冥冥出世既云往,急急度人还复来。

会当为物落城市,谁探北扉开未开。

下视东秦在诸掌,一念已到非蓬莱。

与子邂逅固有分,况是胸臆无纤埃。

(0)

送纪宣教

名利场中化君子,偶得延平二高士。

王子好谈兼好行,行如不及谈如倾。

此生根蒂果安在,宁复计校枯与荣。

纪子忘知更忘说,行所当然孰云别。

坐间自有雷霆声,何事区区论标月。

二子躬行人所稀,但恐东野无由随。

香炉峰前几时过,兴龙禅师故乡老。

草堂夜话灯影寒,瞬息春风我先到。

(0)

尉氏五题·其三蓬池

旷野饮绿水,往往如具区。

尉氏得此景,赐民非自娱。

想成独乐戒,故能与民俱。

阮籍方外豪,徘徊顾梁都。

亦恐感嘉惠,岂特怀壮图。

逸兴果何类,茫茫谁与拘。

度量贮天汉,岂不容葭芦。

兴废未始定,陵谷俄已殊。

昔为凫鹥乡,今为狐鼠庐。

厚泽瘗膏壤,能复滋耕夫。

得利已足喜,怀古安用吁。

(0)

圆石六题·其二邀月亭

迎晖不觉一日尽,邀月又会三人閒。

未言期约绿岩畔,且共歌舞清樽间。

霜轮皎皎无今古,世途扰扰多新故。

今月曾经照故人,古人问月今何处。

百年光景行复催,有月可邀能几回。

双岩达士不须说,始见迎晖复邀月。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