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太姆会群仙,霞缛云絪敞绮筵。
齐唱《人间可哀曲》,却忘天上是何年。
横争丛博拚孤注,醉掷陶轮碎大千。
剩取山河月中影,不成沧海不成田。
曾闻太姆会群仙,霞缛云絪敞绮筵。
齐唱《人间可哀曲》,却忘天上是何年。
横争丛博拚孤注,醉掷陶轮碎大千。
剩取山河月中影,不成沧海不成田。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下的景象与情感。诗人黄遵宪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角,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句“曾闻太姆会群仙”,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故事,暗示中秋之夜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寓意。接着,“霞缛云絪敞绮筵”描绘了月光如霞,云彩缭绕,仿佛为这场盛会铺设了一张华丽的宴会桌布,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
“齐唱《人间可哀曲》,却忘天上是何年。”这两句通过对比人间的哀愁与天上的永恒,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美好时刻人们暂时忘却忧愁的心境。
“横争丛博拚孤注,醉掷陶轮碎大千。”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中秋之夜的欢聚比作赌博和游戏,强调了人们在欢乐中释放自我,甚至不惜一切的豪情。同时,“醉掷陶轮碎大千”形象地描绘了众人狂欢的场景,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场盛宴中破碎又重组。
最后,“剩取山河月中影,不成沧海不成田。”这两句收尾,诗人将目光投向月光下的山河,月影如同历史的痕迹,既不完全属于沧海,也不完全属于农田,象征着中秋之夜留给人们的是难以言喻的情感与记忆。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中秋佳节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当时一万言,亲擢自临轩。
况有从前例,难辞不次恩。
下峰云带寺,震泽水浮村。
多少闻名者,争来识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