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玉为糊,千峰银遍铺。
古来擅摩诘,今复见方壶。
犬吠人踪灭,童寻酒望沽。
蹇驴怯泥滑,兴与灞桥殊。
万树玉为糊,千峰银遍铺。
古来擅摩诘,今复见方壶。
犬吠人踪灭,童寻酒望沽。
蹇驴怯泥滑,兴与灞桥殊。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山林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山川的洁白与宁静之美。首句“万树玉为糊,千峰银遍铺”运用比喻手法,将树木比作涂抹着白玉的糊状物,将山峰比作铺满了白银,形象地描绘出雪覆盖下的山林景象,给人一种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视觉感受。
接着,“古来擅摩诘,今复见方壶”两句,借用了唐代著名画家王维(摩诘)的名字,以及传说中的仙境方壶,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叹,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大师的作品相呼应,同时也暗示了此景之独特与超凡脱俗。
“犬吠人踪灭,童寻酒望沽”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狗吠声打破了雪后的寂静,却也显得格外清晰;孩子们在雪中寻找着酒馆,他们的足迹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印记,增添了生活气息。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冬日的山林之中。
最后,“蹇驴怯泥滑,兴与灞桥殊”则以动物的反应和人物的情感变化,深化了主题。蹇驴因道路泥泞而畏惧前行,而诗人的兴致却与灞桥(古代著名的桥梁,常被用来象征离别或相聚的地点)不同,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这一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此生相聚太从容,海徙山移梦后逢。
急难情深矰缴缓,根株心许茑萝封。
百年初识团圞相,双径从看偃盖松。
拟煮丹砂回白首,年年吹笛上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