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
《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全文
唐 / 贾岛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不唯诗著籍,兼又赋知名。

议论于题称,春秋对问精。

半应阴骘与,全赖有司平。

归去峰峦众,别来松桂生。

涨江流水品,当道白云坑。

勿以攻文捷,而将学剑轻。

制衣新濯锦,开酝旧烧罂。

同日升科士,谁同膝下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yōngtáoguīchéngdōuníngqīn
táng / jiǎdǎo

wéishīzhùjiānyòuzhīmíng
lùnchēngchūnqiūduìwènjīng

bànyìngyīnzhìquánlàiyǒupíng
guīfēngluánzhòngbiéláisōngguìshēng

zhǎngjiāngliúshuǐpǐndāngdàobáiyúnkēng
gōngwénjiéérjiāngxuéjiànqīng

zhìxīnzhuójǐnkāiyùnjiùshāoyīng
tóngshēngshìshuítóngxiàróng

注释
著籍:载入史册。
议论:发表见解。
春秋:比喻精准。
阴骘:命运的好运。
有司:官吏。
峰峦:山峰。
松桂:象征高洁。
涨江:江水上涨。
白云坑:道路旁的云雾缭绕的地方。
攻文:写作文章。
学剑:学习剑术。
新濯:新洗。
开酝:打开陈酿。
升科士:晋升科举的人。
膝下:家中,家人身边。
翻译
不仅诗歌载入史册,更有辞赋传扬名声。
在题目中发表见解,对答如春秋季般精准。
一半得益于命运,全靠官吏公正评判。
离开后山峰众多,再见时松桂已生长。
江水上涨,道路旁有白云缭绕的坑洼。
不要只因文章写得好就轻视剑术学习。
新制的衣服如同刚洗净的锦绣,陈酿打开的是旧时的酒瓮。
同一天晋升科举的人,谁能共享家中的荣耀。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勉励,表达了对朋友即将到来的学业和生活的美好祝愿。

"不唯诗著籍,兼又赋知名。议论于题称,春秋对问精。半应阴骘与,全赖有司平。归去峰峦众,别来松桂生。" 这几句描绘了朋友在学业上的成就和才华横溢,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朋友能够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的信心。

"涨江流水品,当道白云坑。勿以攻文捷,而将学剑轻。制衣新濯锦,开酝旧烧罂。同日升科士,谁同膝下荣。" 这些句子则是对朋友的勉励和祝福,希望他不要只追求文学上的成功,还要注重其他方面的修为,如武术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成功并得到荣耀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学业和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友情深厚的情感。

作者介绍
贾岛

贾岛
朝代:唐   字:浪(阆)仙   号:无本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生辰:779~843年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
猜你喜欢

和梅花百咏诗·其三十五竹梅

妩媚檀栾共一时,鸭头新浴鹭飘丝。

长疑剩粉归何处,密裹龙孙出箨枝。

(0)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其四

南郭有心非槁木,东方果腹亦侏儒。

金篦不刮鸬鹚眼,砮矢还留鸿雁书。

临济老拳石勒饱,沩山苗稼宋人愚。

鸥生鹜死区区外,别灼龟毛问卜居。

(0)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九首·其十四青溪石门

欲作飞猱度,不畏苍苔深。

森森开一面,斜日照前林。

(0)

枯鱼过河泣

笼中鸭,声唈唈。水中鸭,游濈濈。

谓水中鸭,何妨分我以馀湿。

越王尝吴溲,宫中皆含蕺。

汉有张良楚项伯,泾清渭浊皆吞吸。

凤凰餐竹花,桑扈啄场粒,嗟尔唼唼今何及。

君不见枯鱼过河泣,胡不早淤浊水学鳅鳛。

(0)

迎秋八首·其三

长日倦何曾,棋枰早不胜。

杨枝愁少府,杜若老吴兴。

星影微侵幌,萤光几背灯。

西风才一夕,先与客愁应。

(0)

浈峡谣五首·其一弹子矶

弹子矶空峙,翻风燕不迷。

朝天台已筑,何处着丸泥。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