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采山中秀,虬髯未可逢。
蓟门违凤啸,郑圃恋仙踪。
云气团岩竹,泉声杂涧松。
暝投何处宿,隔水动疏钟。
欲采山中秀,虬髯未可逢。
蓟门违凤啸,郑圃恋仙踪。
云气团岩竹,泉声杂涧松。
暝投何处宿,隔水动疏钟。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山行有怀》描绘了作者在山中游历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欲采山中秀”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向往和期待,"虬髯未可逢"则暗示了山中隐逸之士的难以寻觅,暗寓了对高人雅士的敬仰。
接下来,“蓟门违凤啸,郑圃恋仙踪”两句,通过将自己与历史典故相联系,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追慕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蓟门象征着古代的名都,凤啸则寓指贤者的声音;郑圃则是传说中的仙人居所,诗人在这里流露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
“云气团岩竹,泉声杂涧松”两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间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竹林与泉水的交织,增添了诗意的氛围。最后,“暝投何处宿,隔水动疏钟”以傍晚投宿和远处传来的钟声收尾,既写出旅程的继续,又透露出淡淡的孤寂与归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
高楼何嶙峋,淩空抉青云。
云间摘明月,海底见朝昕。
试问谁栋宇,广德涂使君。
嗟尔青云子,洒落来凭栏。
见云不见空,变态倏如神。
何以倏如神,是神无长存。
无存还大空,如我心清真。
肤寸起天末,神尧亦放勋。
放勋与清真,可以有无言。
人看云眼青,我见云漠然。
白衣与苍狗,一体相化迁。
立谈取卿相,如平步云烟。
楼外不属楼,天上还有天。
舜禹有天下,所以不与焉。
立己如己高,何以齐泰巅。
以无常观常,常莫为之先。
履危若平地,悠然见参前。
寄语青云子,登楼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