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馀杭雨·其一》
《馀杭雨·其一》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古风

不恨今日雨,却恨前日晴。

无端放隙光,诱我馀杭行。

馀行有何趣,败寺老和尚。

若使在西湖,亦得闲眺望。

出门无去处,袖手东西顾。

桑下见蚕娘,泥滓沾衣裤。

只是去临安,已觉步步难。

何况径山路,千盘与万盘。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的《馀杭雨》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微妙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波动。

首句“不恨今日雨,却恨前日晴”,诗人以一种反常的情感表达,将对晴天的不满转移到对前日晴朗天气的怨恨上,这种情绪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接着,“无端放隙光,诱我馀杭行”一句,诗人似乎在责怪阳光的突然出现,将其视为诱使我前往余杭的罪魁祸首。这里,阳光与雨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晴天的厌倦和对雨天的期待。

“馀行有何趣,败寺老和尚”一句,诗人将旅行的趣味性降低到了最低点,甚至将旅行的目的地描述为“败寺老和尚”,暗示了旅行的无聊和乏味。

“若使在西湖,亦得闲眺望”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与当前旅行的不快形成对比,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出门无去处,袖手东西顾”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迷茫,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去处,只能两手空空地四处张望。

“桑下见蚕娘,泥滓沾衣裤”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旅行途中的艰辛,还通过“蚕娘”这一意象,暗示了生活的劳苦和不易。

最后,“只是去临安,已觉步步难。何况径山路,千盘与万盘”两句,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前往目的地的艰难和对沿途崎岖山路的畏惧,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未知旅程的恐惧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天气、旅行、自然景观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问岳禅师疾

世病如山岳,世医皆拱手。

道病如金锁,师遭锁锁否。

伊昔芙蓉颊,谈经似主涉。

苏合昼氤氲,天花似飞蝶。觉树垂实,魔辈刺疾。

病也不问,终不皴膝。春光冉冉,不上尔质。

东风浩浩,谩入尔室。云何斯人,而有斯疾。

(0)

送司空曙之苏州

盘门吴旧地,蝉尽草秋时。

归国人皆久,移家君独迟。

广陵经水宿,建邺有僧期。

若到西霞寺,应看江总碑。

(0)

雒城作

大卤旌旗出洛滨,此中烟月已埃尘。

更无楼阁寻行处,只有山川识野人。

早得铸金誇范蠡,旋闻垂钓哭平津。

旧游难得时难遇,回首空城百草春。

(0)

四顶山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0)

听《华严》诗

法席开广方,缁徒满胜筵。

圣众随云集,天华照日鲜。

座分千叶华,香引六铢烟。

钟声闻有顶,梵响韵无边。

一音宣妙义,七处重弘宣。

唯心明八会,涤虑体三禅。

既悟无生灭,常欣佛现前。

(0)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

玉府凌三曜,金坛驻六龙。

綵旒悬倒景,羽盖偃乔松。

玄圃灵芝秀,华池瑞液浓。

谬因沾舜渥,长愿奉尧封。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